[发明专利]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及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卷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0981.1 | 申请日: | 2005-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8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直树;岩出茂则;杉原秀纪;森重地加男;西野泰弘;野濑克彦;铃木利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4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卫民;郭国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压 塑性 树脂 薄膜 | ||
1.一种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在热塑性树脂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具有含共聚聚酯类树脂及聚氨酯类树脂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层,具有对以共聚聚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相A和以聚氨酯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相B进行了微相分离或纳相分离的结构,并且,在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以相位测定模式观察时,以5μm×5μm的测定面积计,用下述式(1)定义的所述覆盖层表面的聚酯相A的面积比率即PEs表面分率为35%以上,且低于90%,
PEs表面分率(%)=(聚酯相A的面积/测定面积)×100 (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共聚聚酯类树脂用选自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交联剂进行交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薄膜或热塑性树脂薄膜和覆盖层这两者含有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薄膜含有50ppm以下的无机颗粒,而且仅在覆盖层中含有颗粒。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是氧化硅颗粒。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覆盖层中的颗粒偏存于聚酯相A或聚氨酯相B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薄膜为双轴取向聚酯膜或双轴取向聚酰胺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s表面分率的下限为4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s表面分率的下限为4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s表面分率的上限为8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s表面分率的上限为75%。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相位测定模式观察所述覆盖层的表面,在加强明色相和暗色相的界面轮廓的相位像中,以5μm×5μm的测定面积计,使用盒计数法从明色相和暗色相的边界线求出的分形维数为1.60~1.95。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下述定义的覆盖层的硬度指数为3.0~15.0nm,
所谓覆盖层硬度指数是指:用前端附带半径75μm的蓝宝石的针施加荷重5gf,使覆盖层的表面带伤,用非接触三维表面形状测量装置测定50处测定伤的凹凸形状时相邻的凸部和凹部的高低差,求出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
14.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的雾度为1.5%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用作光学功能性膜。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用作光学功能性片材的基材膜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性膜是硬涂膜、防反射膜、透明导电性膜、近红外线吸收膜、电磁波吸收膜中的任意一种。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性片材是光扩散片材或棱镜片材。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热塑性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盖层的至少一面,层压以丙烯酸类树脂为主要构成成分的功能层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09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灯选择部件的气体放电灯驱动电路
- 下一篇:室外定量调压型消火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