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1409.7 | 申请日: | 200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9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一;谷内智也;木村康正;木下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5/06 | 分类号: | F01P5/06;E02F9/00;F01P11/10;F01P1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机械 冷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其改善了将从外部取入的冷却空气导入热交换器的吸气侧的隔音性能。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压挖掘机中,如图25、26所示,在上部回转体1的后部设置发动机室2,在该发动机室2内,收纳发动机3和被该发动机3驱动的液压泵4。
此外,在与液压泵4相反的一侧,设置以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为代表的油冷却器、中间冷却器等多个热交换器(在此,作为一个部件表示)5、和由发动机3驱动的冷却风扇6,借助该冷却风扇6的旋转,如图中箭头所示,从外部吸入发动机室2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5后,从未图示的排气口排出到外部。
发动机室2由利用了称为发动机护罩的板材和平衡重的一部分、燃料箱的上表面等的盖材7包围形成,在该盖材7上设置取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8。
该吸气口8,在发动机室2中配置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在盖材7的侧面上(与热交换器5面对的面)或者上表面上。图8中,9为驾驶舱。
但是,在该构造中,由于对于风扇的旋转声、扇风(風切)声、热交换器5的吸入声等吸气噪音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噪音的大半通过吸气口8而直接泄漏到外部,存在吸气侧的隔音性能低的问题。
作为这一点的对策,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提出有下述技术方案:将发动机室的吸气侧空间向机械前侧延长,使其末端作为吸气口而在机械的中心侧开口,由此,形成为俯视呈コ字形的弯曲形状。
专利文献1:特开平08-218869号公报
根据上述公知技术,与图25、26所示的现有技术相比,从热交换器的芯面到吸气口的直接声音被室壁隔断而得到减音的效果,并且有由于吸气路径变长且弯曲从而声音的反射、衰减效果提高的优点。
但是,在该构造中,由于仅仅借助吸气室的室壁(盖材)得到减音的效果,所以基本上隔音效果较低。此外,在室壁上具有间隙,其气密性不一定很高,所以从吸气室发生的声音泄漏多。在这一点上来看,吸气侧的隔音性能也不够。
此外,由于使吸气室向前侧延伸,所以与该延伸相对应地,存在下述弊端:上部回转体的其他设备(例如图25的驾驶舱9)的设置空间被占据,特别是在像被称为后方小回转型的小型挖掘机那样本来就没有多余空间的机械中,尤为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扩张吸气室的情况下提高吸气侧的隔音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即,本发明的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在由盖材覆盖的发动机室内设置有发动机、热交换器和冷却风扇,借助上述冷却风扇的旋转将外部气体吸入发动机室内并使其流通到上述热交换器,其中,在上述发动机室内的上述热交换器的吸气侧,相对于发动机室内的其他空间独立地形成有吸气室,在由上述盖材形成的该吸气室的室壁上形成有向外部开口的第1吸气口,并且,在上述吸气室内的热交换器的芯面的前面侧,以将芯面和第1吸气口之间隔断而将吸气室内部分隔成两个室的状态设置有具有与芯面对置的面的屏蔽部件,在该屏蔽部件的与上述芯面对置的面上设置有第2吸气口。
在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以从周围气密地包围上述热交换器的芯面的状态,设置有由不同于上述盖材的另外的管道材料独立形成的、作为屏蔽部件的管道。
此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以在吸气室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将芯面和第1吸气口之间隔断的状态,设置有作为屏蔽部件的屏蔽板。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下述效果。
(A)借助屏蔽部件限制从热交换器的芯面直接漏出到外部的声音(直接声音),可抑制其扩散。
(B)借助吸气室的室壁(盖材)和屏蔽部件两者,可得到声音的反射、衰减效果。
(C)由于是借助屏蔽部件将吸气室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的双层构造,所以可防止声音从室壁的间隙泄漏。
(D)可得到由屏蔽部件节流声音而产生的减音效果。
基于这些点,与图25、26所示的现有技术构造相比自不必说,即便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公知技术相比,也能显著提高吸气侧的隔音效果。
而且,由于通过在吸气室内设置屏蔽部件而得到上述效果,所以不必像公知技术那样扩张吸气室。因此,不会产生占据其他设备的设置空间的弊端,并且可容易地用在现存的机械中。
此外,若根据设置管道作为屏蔽部件的发明,则为在吸气室内进一步设置独立的管道的双层管道构造,所以
(a)可借助管道内的声音的反射、衰减而提高减音效果。
(b)可提高防止声音从吸气室泄漏的效果。
(c)可得到由双层管道构造节流声音所产生的减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未经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1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碟封节水便器
- 下一篇:U接口回路极性自动反转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