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羧酸酯的制造方法及酯化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2658.8 | 申请日: | 2005-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6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杉义弘;小村贤一;克舒迪拉姆·曼特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岐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B01J27/053;B01J27/125;B01J27/25;B01J27/135;B01J27/128;B01J38/00;C07C69/24;C07C69/58;C07B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羧酸 制造 方法 酯化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高级羧酸的高级醇酯的一种羧酸酯的制造方法,及其所用的酯化催化剂。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羧酸酯的制造方法,已知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醇与羧酸进行反应的方法。作为催化剂,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沸石、铌酸等固体酸催化剂,或者硫酸、磷酸、盐酸、杂多酸等无机酸。另外,作为使用羧酸衍生物的方法,已知在碱存在下使羧酸盐化合物与醇反应成酯的方法。
酯化反应所用的催化剂中,固体酸催化剂,由于其具有反应后生成物容易分离,不产生废酸的优点,因此作为酯化催化剂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醇和羧酸的碳原子数均为10以上的大分子之间的酯化反应来说,以往的固体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这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但是,高级醇的高级羧酸酯是作为化妆品、增塑剂、润滑剂、表面光泽剂和蜡烛等功能性材料而使用的重要的酯,因此一直在寻求其高效的制造方法。
作为这样的高级醇和高级羧酸的酯化的方法,以往使用浓硫酸等无机强酸。但是,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需要的反应时间长;(2)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重质成分焦碳,很难对其抑制;(3)发生多种副反应,难以进行用于高纯度化的精制等。另外,反应结束后,由于难以对使用的无机酸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产生大量废酸,对其的处理也成了棘手的问题。另外,还使用将羧酸制成酰氯后,在碱的存在下使其与醇反应而成酯的方法,但是为了制造酰氯不得不使用亚硫酰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等有害物质,存在产生大量副产物,并且制造成本也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作为用于酯化的新的酸催化剂,报道了锆化合物或铪化合物。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四价的铪化合物或四价的锆化合物组成的酯化催化剂。在这些酯化催化剂存在下,使醇和羧酸进行等摩尔反应时,可以以较高的收率得到酯。因此,具有原料浪费少,酯容易分离的优点。但是,没有有关得到了由醇和羧酸均为碳原子数10以上的分子形成的羧酸酯的报道。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21170号公报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是,可以使用四价的铪化合物或四价的锆化合物组成的酯化催化剂,使碳原子10以上的醇—环十二烷醇和碳原子10以上的羧酸-4-苯基丁酸进行酯化反应。但是,这里使用的羧酸是4-苯基丁酸,关于酯化反应活性低的碳原子数10以上的脂肪族羧酸没有报道。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50388号公报0047~0048段
作为可以使比较大的分子之间以高收率进行酯化的催化剂,已知以杂多酸的金属盐作为催化剂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根据该文献,可以使用各种杂多酸盐催化剂,得到癸酸和1-辛醇这样的较大分子之间的酯。
非专利文献1:第35次中部化学关系学协会支部联合秋季大会 要点集(2004)190页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是,作为高级醇和高级脂肪酸的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可以使用氯化铝、三氟化硼、氯化锌、氯化锡、氯化钛、氯化锑等路易斯酸。为了使这些化合物作为路易斯酸发挥功能,必须在无水状态下反应(这是因为如果存在水的话,水合而成为质子供体,即成为布仑斯惕酸)。即,该专利文献3中,对于上述金属盐的水合物是否具有作为酯化催化剂的功能,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3:特公平6-721号公报 第6栏 第14行~第19行
其中,与本发明相关的,关于使用了金属化合物的酯化催化剂的现有技术如下。
非专利文献2:Indian Chemical Manufacturers,Vol.17,No.1,27-30(1979)
非专利文献3:Tetrahedron Letters,No.21,1823(1973)
非专利文献4:Indian Journal Chemistry,section B,vol.16,725-728(1978)
非专利文献5: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Vol.19,No.12,538-542(1996)
非专利文献6:Microporus and Mesoporuos Materials,Vol.46,No.10,179-183(2001)
非专利文献7: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Vol.130,D,3429-3434(20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岐阜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岐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26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咬骨钳的钳主体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