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2985.3 | 申请日: | 200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鲹坂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26 | 分类号: | 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威;徐金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webbing)导向装置,其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后部并且构造成包括安全带导向器,该安全带导向器调节安全带的行进路线,该安全带支撑在车身上并且用于束缚乘客。
背景技术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为7-22362的文献揭示了一种应用于两门汽车的座椅安全带导向装置。
此座椅安全带导向装置包括:圆柱壳体孔,其形成在前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外侧的上部;以及螺母,其固定地设置在壳体孔的底部。螺杆旋入螺母中,并且辊形安全带导向器固定在螺杆的端部。在安全带导向器的外表面形成有螺纹槽,并且安全带卷绕安全带导向器,使得在安全带下表面形成的齿部与螺纹槽啮合。
根据此构造,当乘客进入或离开后座椅、前座椅的座椅靠背向前倾斜时,由于安全带导向器与安全带的齿部啮合,安全带导向器旋转。因此,旋入螺母的螺杆绕其轴旋转,并且安全带导向器沿轴向运动,并容纳在壳体内。这样,安全带脱离安全带导向器,并且增加了乘客进入或离开座椅的便利性。
然而,根据此构造,当前座椅的座椅靠背在乘客已经进入或离开后座椅之后返回时,安全带导向器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并且需要再次将安全带卷绕在安全带导向器上,这很费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安全带导向装置,当乘客进入或离开座椅后面的空间,或者将物品装入座椅后面的空间或从座椅后面的空间中取出物品时,该安全带导向装置能够容易确保装载/卸载空间,而不使乘客费力。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导向装置,其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后部,并且构造成包括调节安全带的行进路线的安全带导向器,安全带支撑在车身上并且用于束缚乘客,其中:安全带导向器设置在座椅后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上,并且一起作用,随着座椅后部的位移,来改变安全带的行进路线。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导向装置,其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后部,并且构造成包括调节安全带的行进路线的安全带导向器,所述安全带支撑在车身上并且用于束缚乘客,其中:安全带导向器设置在座椅后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安全带从车身下部侧向车身上部侧以环形方式行进,以环形方式行进的安全带的前侧和后侧相应地设置在位于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的安全带导向器的前侧和后侧,并且,以环形方式行进的安全带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在位于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的安全带导向器的前侧。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车辆座椅构造成包括乘客坐在其上的座垫、以及可倾斜地设置在座垫的后端部并且构成座椅后部的座椅靠背,并且该车辆座椅可呈现至少三种状态,包括:标准状态,在此状态下,座椅靠背在座垫的后端部上竖立;倾斜状态,在此状态下,座椅靠背俯卧在座垫上;以及翻倒状态,在此状态下,倾斜的车辆座椅整体向前旋转,并且变成以座垫的前端部为支撑点的倒置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安全带导向器包括:上安全带导向器,其设置在座椅后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面的上部;以及下安全带导向器,其设置在座椅后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面的下部;并且上安全带导向器和下安全带导向器的每一个均构造成包括:安全带收纳器,其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其轴向是座椅宽度方向;以及防止脱离装置,其设置在安全带收纳器的外端部并且防止卷绕在安全带收纳器上的安全带从安全带收纳器上脱落。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安全带导向器设置在座椅后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并且当从侧面观看时,其在与沿座椅宽度方向设置的座椅框架构件重叠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防止脱离装置是在与安全带收纳器的轴垂直的方向上平面延伸的凸缘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下安全带导向器与座椅靠背的倾斜的中心轴同轴设置。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安全带的一端部锁固在设置于车身下部的安全带拉紧装置内,并且安全带的另一端部锁固在设置于车身下部的下支承件内,并且安全带的中间部被支撑,使得其可插入设置在车身上部的上支承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安全带导向装置构造成包括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后部的安全带导向器,并且通过安全带导向器调节安全带的行进路线,其中,安全带支撑在车身上并且用于束缚乘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2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