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钞票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3014.0 | 申请日: | 200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迪特尔·斯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11/00 | 分类号: | G07D11/00;G07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莹;马高平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钞票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钞票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接收钞票的方法和相应设备中,存款人将一定数量的钞票(下文中称为存款)插入在接收设备中。所插入的钞票经受例如真实性、币种和面值的检查,以确定存款的总额。设备将检查后的钞票输送到存储容器中并存储在那里。其中还可以设置成,容纳在存储容器中的钞票被该设备再次分配,例如作为支出或找零。
已知的设备一方面例如用作存款设备或支出设备,其中,存款人和支出的领受人例如通过使用支票卡来证实自己的身份,支票卡的数据例如账号被读取。然后,为存款所确定的总额记入相应的账号或者将支出额记入借方。
另一方面,已知的是,将该设备与收银机一起使用。在该情况下,收银机将所要支付的数额汇报给设备。存款人或出纳员将可由若干钞票构成的相应数额插入在设备中,该设备以上述方式确定总额并将其与所要支付的数额相比较。对于存入数额不足的情况,可以要求进一步存入钞票。对于存入数额超出所要支付的数额的情况,设备可以分配钞票作为找零。
然而,已知的方法和相应设备的缺点在于,在一些所插入的钞票不能被设备识别从而不被接收(即,返回给存款人)的情况下,严重地妨碍了存款进程。在该情况下,整个存款进程被延误或变得完全不可能进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接收片材的方法和设备,即使钞票不能被设备正确检查或识别,也使钞票的接收得以改进和加速。
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而得以解决。
在借助用于接收钞票的设备接收钞票的过程中,假设钞票插入在输入口中,钞票借助选出装置选出并借助输送系统输送,从而借助传感器装置检查各钞票,并根据该次检查将它们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容器中,或者在它们不能被检查的情况下将它们返回,其中,所返回的钞票可以再次插入在输入口中,并且输入接收并存储所返回钞票的指令,之后将这些钞票接收并存储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容器中。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是,在被用于接收钞票的设备返回的钞票不被设备所接收、但被可信赖的人例如银行的出纳员或雇员分类为可接收的钞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存款进程受到干扰和妨碍。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明显。
为了易于理解,在下面仅描述那些对本发明重要的部件。
附图说明
单一附图示出用于接收钞票的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存款人将由钞票BN1、BN2构成的存款相继插入在输入口110中。每次存款的钞票BN1、BN2由选出装置111单独转移至输送系统120,输送系统120将钞票BN1、BN2引导通过传感器装置112,该传感器装置112连接到控制装置140。传感器装置112借助于多个传感器从各钞票推知数据,这些数据由控制装置140进行评估。评估包括检查真实性和确定钞票的类型,即钞票的币种和/或面值。随后,各钞票由输送系统120经由分流器121输送到存储容器130,其中,分流器121由控制装置140控制,钞票存储在存储容器130中。在所示的示例中,在所示示例中进行的第一次存款的钞票BN1和第二次存款的钞票BN2已经置于存储容器130中。
正如由虚延长线的输送系统120’的轮廓所示,可以使用其它的存储容器,从而能够存储例如通过面值而分类的和/或通过币种而分类的存入钞票。为此,一个面值的所有钞票和/或一个币种的所有钞票分别存储在单独的存储容器中。
设备100的所有功能由控制装置140控制,控制装置140例如是微型计算机。通过例如具有打印机和/或显示器和/或键盘和/或触摸屏和/或读卡器的输入/输出装置150,存款人可以控制接收进程,或者设备100可以告知存款人有关接收进程的信息。借助于读卡器,可以通过支票卡识别存款人,支票卡可以包括磁条或电子电路。支票卡的数据例如账号可以由读卡器读取,从而例如将设备100所确定的存入总额记入相应的账户。为此,控制装置140可以经由接口141连接到例如银行的账目清算系统,从而能够记入相应的账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捷德有限公司,未经德国捷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3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