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3157.1 | 申请日: | 200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0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本茨;于尔格·欣德林;马丁·德-朗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86 | 分类号: | G01S7/48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瑞士海***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外差接收原理的电子测量方法、测量装置以及计算 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电子测量方法的领域中,已经公开了各种原理和方法,其中根据 外差接收原理,将高频信号通过与混频信号非线性叠加来下变频为低频 信号以便于评价。在外差接收机中和零差接收机中都工作有混频器,以 便把输入信号转换到另一频率范围。在该情况下,根据接收机类型来应 用不同的混频电路,这些混频电路间的差异应予以表现和定性评价。
在零差接收的特殊情况下,本机振荡器的混频信号和待测辐射在调 制频率方面一致。由非线性混频产生的拍频信号与大小取决于所接收的 辐射相对于本机振荡器的相位位置的直流信号相对应。
反之在外差原理中,本机振荡器产生在频率方面与所调制的测量信 号不同的混频信号。外差原理例如应用在根据相位差原理的测距仪中, 在该测距仪中,发射可见或红外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当然,还公开了与外差接收原理一起用于测距的其他载波。其中一 例是雷达技术。
在相位测量技术中,使用在从数MHz到数GHz的范围内的重复频 率发射调幅光脉冲(通常是正弦波信号或矩形波信号)。另外,作为光源, 除了LED以外还可应用具有数mW的峰值功率的常规CW激光二极管。 平均发射能量足够高,因此针对要使用相位计测量的距离,激光点在目 标上的可见度没有问题。
为了测距,把发射信号的相位位置与返回信号的相位位置进行比较。 相移与测量距离成正比。将由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HF信号放大,并借助 于经锁相环(PLL)调节的本机振荡器信号将该HF信号同相地(true to phase)下变频到更低频带。
取代采样率在GHz范围内的高频信号采样,可使用低频接收信号非 常简单地进行工作。这里,在低频(LF)范围内进行采样和模/数转换在 某种程度上更简单、更准确、而且电流消耗更少。在传统的相位计中, 仅应用已下变频的低频信号的基波。
为了获得充分的测距精度或者绝对测量精度,通常依次测量内部光 路(校准距离或基准距离)和外部光路(测量距离)。这样可校准电子装 置内的渡越时间的变化。还可借助于两个相同的并行的接收通道来实现 对渡越时间变化的校准。在仅具有2个通道的相位计的情况下可进行准 确测距。这种相位计的优点特别是在于设计简单、以低频级进行测量以 及能获得可靠的束源。而该相位计的一大缺点是其针对发射通道和接收 通道之间的光学或电子串扰的抑制不充分而易出现故障,另一缺点是其 检测灵敏度通常很低。
相反,根据脉冲原理的渡越时间测距仪不具有这些缺点,然而其测 距精度经常太不准确,而无法用于大地测量,特别是在要求亚毫米精度 的情况下。
在渡越时间测距仪的情况下,同样也发射光脉冲,其中利用适当的 光学措施将该光脉冲分为,使得一部分通过内部光路(校准距离)直接 导到接收机,而该光的剩余部分通过外部光路从仪器发出。在该情况下, 该光脉冲是强度曲线具有峰值的脉冲信号。在该情况下,该峰值或者其 位置原则上定义用于推导信号渡越时间的时间相关基准参量,该时间相 关基准参量可在进行适当求解和评价的情况下来确定。光脉冲的外部部 分照射到位于一定距离(即,待测距离(=测量距离))远的目标上,并 从那里反射回,通过适当的光学系统导到同一接收机,其中该接收机合 适地是具有后置电路放大器的光电二极管。
通过内部光路所导行的光脉冲在接收机中产生基准脉冲,该基准脉 冲在以下被称为起始脉冲。通过外部光路(测量距离)所导行的光脉冲 在接收机中产生所谓的测量脉冲,该测量脉冲在以下被称为停止脉冲。
由于内部光路的长度和外部光路的长度不同,因而两个光脉冲在不 同时间到达接收机。在起始脉冲和停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被定义为渡越 时间,并与内部光路和外部光路的长度差成正比。待测的时间差非常小, 即,必须极其准确地确定该时间差,以便达到适于可使用的测距系统的 毫米或亚毫米的大地测量精度。该脉冲测距仪的缺点在于,该装置用于 时间测量是非常复杂的。为了确定渡越时间,通常使接收信号数字化, 为此需要采样率在GHz范围内的非常复杂的高频电子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3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