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韧性聚(亚芳基醚)组合物及其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3423.0 | 申请日: | 200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0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桦;维杰伊·R·米塔尔;维杰伊·雷加马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3/42 | 分类号: | H01B3/42;H01B3/30;H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封新琴;巫肖南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韧性 亚芳基醚 组合 及其 制品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该申请要求2004年1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637,008、60/637,412、 60/637,41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文参考。
发明背景
该公开内容涉及柔韧性热塑性组合物。特别地,该公开内容涉及柔韧性聚(亚 芳基醚)组合物。
聚氯乙烯已长期用作包线(covered wire)和电缆工业中的涂层树脂。但是,对卤 代材料的环境影响的担忧逐渐增加,且正寻找非卤化的替代物。该研究已在聚乙 烯组合物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有用的聚乙烯组合物通常具有高水平的无机阻 燃剂,其可能导致一些机械性能和加工性的恶化。
另外,随着电子器件变得越来越小和便携式,越来越需要用作这些器件和它 们附件的一部分的电缆和电线更加柔韧和耐用。例如,随着汽车发动机的电子组 件数目的增加,越来越要求连接电子组件的电线在宽温度范围内和暴露于汽车环 境中发现的各种化学品之后是柔韧性和耐用的。
由此,存在对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加工性的柔韧性热塑性组合物的需求,其 对于采用该柔韧性热塑性组合物制得的包线和电缆的耐用性和成本有效性是重要 的。
发明概述
一种热塑性组合物满足了上述需求,该组合物包括:
聚(亚芳基醚),其在25℃下于氯仿中测量的初始特性粘度大于0.25dl/g;
聚烯烃,其熔点大于或等于120℃且熔体流速为0.3~15;和
聚合物增容剂,其选自
(i)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的组合,
(ii)其中中间嵌段为受控分布共聚物的嵌段共聚物,和
(iii)聚丙烯-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的组合,
其中,聚(亚芳基醚)的以重量计的存在量大于聚烯烃的以重量计的存在量。该 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阻燃剂。
一种包覆导体(covered conductor),其包括:
导体;和
包括热塑性组合物的护层,且该热塑性组合物包括:
聚(亚芳基醚),其在25℃下于氯仿中测量的初始特性粘度大于0.25dl/g;
聚丙烯,其熔点大于或等于120℃且熔体流速为0.3~15;和
聚合物增容剂,其选自
(i)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的组合,
(ii)包含受控分布共聚物中间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和
(iii)聚丙烯-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的组合,
其中,聚(亚芳基醚)的以重量计的存在量大于聚烯烃的以重量计的存在量,和
其中,将该护层置于导体表面。该热塑性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阻燃剂。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文中所述热塑性组合物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图3为电线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和5为具有多层的电线的透视图。
详细说明
在该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将参照定义为具有下列含义的多个术语。
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包括复数指示物,除非上下文另 外清楚地指出。
“任选的”或“任选地”意指:随后所描述的事件或情况可以或者可以不发生,且 该说明书包括其中该事件发生的情形和其中其不发生的情形。
叙述相同特征的全部范围的端点是独立地可结合的且包括所述端点。表示为 “大于”或“小于”的数值包括所述端点,例如“大于3.5”包括数值3.5。
本文中所涉及的ISO 6722为该标准的2002年12月15日版本。
本文中所述的组合物包括至少两个相,聚烯烃相和聚(亚芳基醚)相。该聚烯烃 相为连续相。聚(亚芳基醚)相可以分散于聚烯烃相中。相之间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导 致改进的物理性能,包括低温和室温下更高的抗冲强度,更好的耐热老化性,更 好的阻燃性,以及更大的拉伸伸长率。通常接受的是,组合物的形态学代表了相 容性的程度或质量。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组合物区域中的聚(亚芳基醚)小的、相对均 匀尺寸颗粒,表示良好的相容效果(compatibilizatio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34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