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腕管综合症的改进的矫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3717.3 | 申请日: | 200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乔治·R·威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治·R·威廉斯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王冉 |
地址: | 美国俄克***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综合症 改进 矫形 装置 | ||
与相关申请的横向引用
本申请要求具有优先提交日期为2004年10月20日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0/605674号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用于人手腕部的矫形器和夹板,更特别的,涉及一种利用动态和共同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技术用于腕管综合症治疗的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腕管综合症(“CTS”)是由中枢神经压迫导致的。该中枢神经穿过手的腕部中位于腕骨和被称为屈肌支撑带的韧带之间的区域。这种压迫导致疼痛、麻木、手的麻刺感和抓握无力。CTS经常指手臂、肩膀和颈部的疼痛和感觉异常。
关于CTS的起因由很多理论。一些人认为其起因于腮囊、腱鞘的发炎,以及通过重复动作由神经引起的异形肿胀。另一些人将CTS归结为腕骨折或者关节接合部变化。也有其他学派将CTS归结为全身疾病,机械压迫或者外伤性脱臼。广泛接受的压迫理论认为,由上述情况导致的腕管中受刺激和发炎的组织在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压迫中枢神经。发明者研究了这些起因并阐述了一种环境变形理论(“TED”),该理论解释了腕管综合症的起因和进展,并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装置。授予本发明人的美国专利号6723061的专利,通过引用包括在此,该专利提出了TED下的这些起因,症状和疗法。
而传统CTS理论解决手和腕关节已知的伸展/弯曲动作,桡骨/尺骨偏离,以及旋后/旋前,包括在TED中的方法考虑了另外一种观察到的动作称做“滑动”,该滑动与已知的运动叠加并且因此未被注意。TED因此考虑了关节的运动,或者称为关节运动学,以及神经肌肉的变化来解释CTS如何产生并提出了对这种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注意到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以及在整个余下的披露中,术语“掌”应当被理解为在手掌的方向而“背部”应当被理解为与“掌”相对的方向,即,在远离手掌的方向或者指向手背外侧的方向。腕部的伸展/弯曲在挥手的动作中当手掌向上和向下运动时发生。这应当与手指伸展/弯曲相区分,手指的伸展/弯曲发生在人手的手指伸展到其全部范围(“伸展”)和当手和手指围成一个拳头(“弯曲”)时。桡骨/尺骨偏离在手掌向内(桡骨偏离)和向外(尺骨偏离)关于前臂末端移动而不离开桡骨或者尺骨的通常平面时发生。当手和前臂在手掌向上和手掌向下的方位之间旋转时发生旋后/旋前。关节运动学是关于动力学和活动关节的软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除非具体指明相反,为了一致和减少描述,所有的描述和观察应该以人的右手和前臂为立足点。术语“近端”表示远离前臂肘部的方向,而术语“远端”表示朝向或者最接近肘部的方向。下述讨论同等地适用于任一手或者前臂。
参照图1和2,正常人的生理上有一个固定的腔或者区域,通过该腔或者区域穿过数个腱44和中枢神经40。这个腔称为腕管。其在前边被屈肌支持带46限定,在后边被两组腕骨限定。近端骨头组从中间到侧向的视角看是豌豆骨23,三角骨24,月骨25以及舟状骨26;这一组骨头被称为近端腕部列36。远端骨头组从中间到侧向的视角看是钩状骨31,头状骨32,小多角骨33以及大多角骨34,这组骨头被称为远端腕部列35。豌豆骨23通过在九个方向延伸的韧带均匀固定,在该处,这些韧带包括:豆-钩状韧带;豆掌韧带;屈肌支持带的近端带46;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屈肌腕部尺骨;中间附加韧带的前部分;伸肌支持带;手指小外展肌以及豆三角柱软骨。
屈肌支持带46在其开口端的两侧与腕部连接并起腕管42的滑轮的作用,该屈肌支持带46用于手的外部肌肉在大约肘部的肌肉起点和手指、拇指以及腕关节之间连通。中枢神经40位于屈肌支持带46和屈肌腱束44之间。功能上,屈肌支持带46为腕部增加力量并且,通过它的滑轮动作,给手的肌腱动力提供效率。
在正常的腕和前臂中,作用在腕、手指和拇指上的前臂腕的屈肌腱典型的施加一个集中滑轮力,该力四倍于前臂背部的伸肌肌腱所施加的力,该伸肌肌腱施加的力用于在协调活动的过程中背向稳定腕和手的相同部件。此位于屈肌和伸肌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相互收缩”,在与腕部韧带完整协调的过程中,将关节保持在稳定的位置,在图3中表明。CTS在这样稳定的关节中并未观察到。相互收缩在手和手指活动以及手和手指的协调动作中持续,直到手指的伸展或弯曲中的阻力作用于其上。正常人前臂中的屈肌力与伸肌力比例典型的约为4∶1(“力偶”),并且其在一生正常工作活动中相对保持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治·R·威廉斯,未经乔治·R·威廉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3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逆变器单SVM简化调制算法
- 下一篇:功率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