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记录液体、含记录液体的液体盒及排出液体的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4702.9 | 申请日: | 200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关口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11/00 | 分类号: | C09D11/00;B41M5/00;B41J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莉;贾静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液体 排出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液滴状态附着在用于记录的载体上以在其上进行记录的记录液体、装有该记录液体的液体盒、和用于将装在液体盒中的记录液体以液滴状态通过排出口排出到记录载体上的装置与方法。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4年10月25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30996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优先提交资料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迄今,已采用喷墨系统的打印机装置作为液体排出装置,其中将作为记录液体的油墨排出到作为记录载体的记录纸张上以在其上记录图像或字母/符号。这类喷墨系统的打印机装置已广泛地被使用,因为该装置运行成本低且适合于减少尺寸和彩色图像的打印。
在用于排出油墨的不同喷墨系统之中,有例如偏转系统、空腔系统、热喷射系统、气泡喷射(注册商标)系统、热喷墨系统、狭缝喷射系统和火花喷射系统。采用这些喷墨系统,油墨通过墨排出头的排出口,或者所谓的喷嘴,用于将油墨附着在记录纸张上以在其上记录图像或字母/符号。墨排出头以细小液滴状态排出油墨。
用于该喷墨系统的打印机装置的油墨要求不堵塞喷嘴,通过该喷嘴排出油墨。例如由于油墨中产生的微小气泡而导致油墨堵塞喷嘴。
在油墨中,溶解有预定量的气体如空气。如果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再溶解的气体分离以形成微小气泡。在喷墨系统的打印机装置的情形下,例如,随着墨排出头中油墨温度的升高,溶解于液体中的气体排出,导致在该油墨中产生微小气泡。
如果这些微小气泡存在于墨排出头中,恐怕这些气泡堵塞喷嘴以阻碍油墨从喷嘴排出,或者导致墨排出方向的偏转,由此导致排出缺陷。结果是,模糊的打印图像或未打印的点降低打印图像质量点。
特别是,采用热系统和气泡喷射系统作为喷墨系统,向油墨施加热量以将油墨转化为细小液滴,其随后通过喷嘴排出。具体地,通过作为热量源的加热器快速加热油墨,并且将这样加热的油墨在膜状沸腾时产生的气泡的压力下以液滴状态排出。由此,在该喷墨系统中,热量趋于在加热器附近累积,并且由此在墨排出头中的油墨趋于温度剧烈升高,由此可能导致不排出或排出缺陷。
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例如公开于日本专利特开2001-2964和H10-46075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这些文献所公开的技术将低级醇的氧化丙烯加成聚合物在水性颜料油墨中混合。但是,这些技术难以抑制在油墨中产生的微小气泡和由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在日本专利特开H7-70491中还提出含有高级仲醇的烷氧基化物的氧化乙烯加成物的油墨。认为该油墨在高频驱动时的排出稳定性、在记录纸张上的渗透性和干燥性能方面是优异的。但是,使用该油墨,即使在该油墨中含有对应于仅由氧化乙烯加成的高级仲醇的烷氧基化物的化合物时也难以成功地解决微小气泡堵塞喷嘴的问题。具体地,含有仅含7或更多摩尔的量的氧化乙烯的化合物的油墨遭受严重的起泡且导致显著的喷嘴堵塞。
由此,要求用于喷墨系统的油墨不仅不存在起泡或喷嘴堵塞,而且没有图像质量恶化,如降低的光密度、边界渗色或全部色彩混合和斑点,其可在普通纸张如复印纸或报告纸、或者所谓的高质量纸张上打印时产生。
为了满足该要求,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154342中提出使用用含磺酸基团或磺酸酯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和/或用含磷酸基团或磷酸酯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处理水不溶性色素获得的色素,并且将含有羧酸或羧酸酯的高分子材料加到该油墨中。
在日本专利特开H8-290656中也提出,将具有D-甘露糖醛酸与L-甘露糖醛酸比例为0.5~1.2的藻酸混合在该油墨中。
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H8-193177中提出,将选自基于氟的表面活性剂和基于硅的表面活性剂的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和藻酸盐混合在油墨中。但是,采用日本专利特开H8-290656或日本专利特开H8-193177中所公开的技术,在防止喷嘴堵塞或图像质量恶化方面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油墨中微小气泡产生的问题在用于记录纸张的能够高速打印的打印机装置,即油墨排出宽度基本上等于记录纸张宽度的行式打印机装置中更加显著(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2-365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4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多显示器配置
- 下一篇:用于虚拟液体传感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