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转梁式悬架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5588.1 | 申请日: | 200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满;菊地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F.泰克 |
主分类号: | B60G9/04 | 分类号: | B60G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转 悬架 | ||
1.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中,使朝车身的大致左右方向延伸的扭转梁(11)的两端与形成为空心管状且至少后半部朝车身的大致前后方向延伸并上下摇动的左右拖拽臂(10)连接,将左右各拖拽臂(10)后端的开口端面(10a)形成为相对于该拖拽臂的臂轴线倾斜交叉的切割面,并使该开口端面(10a)对接焊接(w1)在主轴支撑板(13)的板主体(13M)上,在该板主体(13M)上支撑主轴基板(14b)和与制动器关联的板状部件(P),该主轴基板一体地设置在用于枢轴支撑车轮(W)的主轴(14)上,该与制动器关联的板状部件相邻配置在该主轴基板(14b)的外侧面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板主体(13M)的前端部上,一体地连设有沿着拖拽臂(10)的后端部外侧面朝前方侧延伸且焊接(w3)在该后端部外侧面上的前侧弯曲法兰(13F),并在同一板主体(13M)的后端部上一体地连设有卡合并焊接(w4)在拖拽臂(10)的后端缘部上的后侧弯曲法兰(13R);
上述主轴基板(14b)重叠、固定(w2)在上述板主体(13M)的外侧面上,并隔着主轴轴线(L)而在该主轴轴线的前后和上下具有四个螺纹孔部(Sfu,Sfd,Sru,Srd),该四个螺纹孔部中分别旋合插入有用于将上述与制动器关联的板状部件(P)紧固到该主轴基板(14b)上的四根螺栓(B)。
2.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中,使朝车身的大致左右方向延伸的扭转梁(111)的两端与形成为空心管状且至少后半部朝车身的大致前后方向延伸并上下摇动的左右拖拽臂(110)连接,将左右各拖拽臂(110)后端的开口端面(110a)形成为相对于该拖拽臂的臂轴线倾斜交叉的切割面,并使该开口端面(110a)对接焊接(w11)在主轴支撑板(113)的板主体(113M)上,在该板主体(113M)上至少支撑主轴基板(114b),该主轴基板一体地设置在用于枢轴支撑车轮(W)的主轴(114)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板主体(113M)的前端部上,一体地连设有沿着拖拽臂(110)的后端部外侧面朝前方侧延伸且焊接(w13)在该后端部外侧面上的前侧弯曲法兰(113F),并在同一板主体(113M)的后端部上一体地连设有卡合并焊接(w14)在拖拽臂(110)的后端缘部上的后侧弯曲法兰(113R);
上述板主体(113M)隔着主轴轴线(L)而在该主轴轴线的前后和上下具有四个螺纹孔部(Nfu,Nfd,Nru,Nrd),该四个螺纹孔部分别旋合插入有用于紧固到上述主轴基板(114b)或者与该主轴基板(114b)接近配备的与制动器关联的板状部件(P)上的四根螺栓(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上述螺纹孔部(Sfu,Sru;Nfu,Nru)位于上述开口端面(10a,110a)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侧弯曲法兰(13F,113F)由分别与拖拽臂(10,110)后端部的外侧面、上侧面、下侧面抵接焊接(w3,w3′,w3″;w13,w13′,w13″)并相互一体地形成的前部法兰部(13Ff,113Ff)、上部法兰部(13Fu,113Fu)、下部法兰部(13Fd,113Fd)形成为横截面大致U字状;
该上部法兰部(13Fu,113Fu)和下部法兰部(13Fd,113Fd)分别与上侧弯曲法兰(13U,113U)和下侧弯曲法兰(13D,113D)一体地连续,该上侧弯曲法兰(13U,113U)和下侧弯曲法兰(13D,113D)对应于前侧的上下两个螺纹孔部(Sfu,Sfd;Nfu,Nru)分别一体地连设在上述板主体(13M,113M)的上侧缘和下侧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各拖拽臂(10,110)的后端部上形成有扩管成形部(10s,110s),该扩管成形部朝上下一方膨出,使得上述开口端面(1 0a,110a)避开位于其外侧的该上下一方的前后的螺纹孔部(Sfu,Sru:Nfu,Nru),并且通过使该前后的螺纹孔部(Sfu,Sru:Nfu,Nru)的轴线相互连接的连接线或该连接线的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F.泰克,未经株式会社F.泰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55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无氯低白度轻型课本纸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扇形块于基板的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