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电信系统中用于支持增强国际拨号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6690.3 | 申请日: | 2005-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Y·李;J·W·纳希尔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745 | 分类号: | H04M1/27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炜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电信 系统 用于 支持 增强 国际 拨号 方法 装置 | ||
符合35 U.S.C.§119的优先权要求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4年12月13日提交的题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Supporting Enhanced International Dialing in Cellular Systems”(蜂窝系统中用于支持增强国际拨号的方法和装置)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635,91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且通过引用明确结合于此。
背景
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通信,尤其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跨多个网络平台的漫游的同时的国际拨号的系统和技术。
背景
漫游指的是在用户的家庭网络之外作出和接收呼叫的能力。更具体地,国际漫游是使用用户自己的手机和外国的无线网络从外国作出和接收呼叫的能力。通常,国际漫游要求用户拨国际接入码以到达用户所处的国家之外的电话号码。国际接入码对每一国家是特定的,且在某些情况下,对其网络支持该呼叫的载波是固定的。例如,美国的用户必须在其手机上拨“011”来使用国际漫游特征以作出国际呼叫。法国的用户将拨“00”、“40”或“70”或另一国际接入码(取决于他选择利用哪一载波)来从法国作出国际呼叫。频繁旅行的用户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国际接入码来使用其手机在不同的国家作出电话呼叫。由于许多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接入码,且由于单个国家内的国际接入码可能根据载波而变化,因此对这些代码的准确知晓可能对旅行者而言是沉重的负担。
“+码”拨号特征
有时称为“+码”拨号特征的特征允许蜂窝系统内的国际拨号。用于无线网络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支持这一国际拨号特征的一种版本,其中用户可在其手机上拨(+)键来代替拨国际接入码。拨(+)键将该呼叫标记为国际呼叫,从而指示本地交换系统将该呼叫路由到国际交换机。“+”指示符意味着所拨的数字串是国际号码。例如,采用+代码拨号,作出国际呼叫的用户可拨“+国家代码-地区代码-顾客号码”。根据这一方法,手机将“+”码转换成“国际号码类型”,且网络识别该“国际号码类型”并在所拨的号码中的国家代码(CC)不同于工作区域的时候将呼叫路由到国际网关。相反,如果所拨的数字串以当前正在服务的系统的国家代码开头,则网络(MSC)应从所拨的号码中移除CC并将该呼叫建立为本地或国内呼叫。
为示出通常是如何使用这些术语中的某一些的,现在将提供某些示例。当对给定电话号码作出呼叫时,用户所拨的电话号码可以取决于用户位于何处以及用户正从什么网络进行呼叫而采用若干不同的格式。例如,假定位于世界上不同地区中的三个呼叫者希望呼叫圣地亚哥的具有顾客/本地号码658-2598的某人。还假定第一呼叫者位于圣地亚哥具有同一地区代码的地区中,第二呼叫者位于美国但在圣地亚哥之外,第三呼叫者位于美国之外,例如在中国。
第一呼叫者可简单地拨顾客号码或本地号码658-2598。如果第一呼叫者仍在圣地亚哥,但是从具有不同地区代码的地区呼叫,则第一呼叫者可能需要拨858-658-2598,其中数字“858”是地区代码。第二呼叫者将必须拨1-858-658-2598,其中数字“1”是国内接入码,数字“858”是地区代码,而数字“658-2598”是顾客号码或本地号码。这也被称为“长途”呼叫。第三呼叫者将必须拨00-1-858-658-2598,其中数字“00”是国际接入码,数字“1”是美国的国家代码(与前一示例中的国内接入码形成对比),数字“858”是地区代码,而数字“658-2598”是顾客号码或本地号码。该呼叫将被路由到国际网关,然后被定向到美国。因此,使用国际呼叫,在用户拨号码之前,用户必须知道他们在何处作出呼叫以及国际接入码。
为帮助消除知晓这一信息的需要,在某些网络中,可使用称为增强国际拨号的特征来简化拨号。根据这一特征,所有号码都可用格式“+国家代码-地区代码-顾客号码”的格式来表达,其中“+”意味着该号码是国际号码类型。+之后的数字是“国家代码”。由此,在以上示例中,第三呼叫者可简单地拨+1-858-658-2598而无需知道国际接入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6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