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显示设备中光束扩展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6876.9 | 申请日: | 200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T·勒沃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基亚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44 | 分类号: | G02B27/44;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立明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显示 设备 光束 扩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使用一个或多个衍射元件的显示器,用于伸展显示器的出瞳(exit pupil)以便观看。
背景技术
尽管在移动设备中使用低分辨率液晶显示器(LCD)面板来显示网络信息和文本信息是常用手段,但优选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来浏览文本和图像的丰富信息内容。基于微型显示器的系统可以提供每mm 50-100行的全彩色象素。这种高分辨率通常适合于虚拟显示器。虚拟显示器通常包括:用于提供图像的微型显示器,以及用于以以下方式操控从图像发出的光的光学设置,即,将其视作与直接观看显示面板那样大。虚拟显示器可以是单目的或双目的。
从成像光学装置向眼睛发出的光束的尺寸称作出瞳。在近眼式显示器(NED)中,出瞳直径通常在10mm量级。进一步放大出瞳使得使用虚拟显示器明显地更加容易,因为该设备可以被放置在距离眼睛一段距离处。因此,原因很明显,这种显示器不再具有资格作为NED。平视(Head-Up)显示器是具有足够大的出瞳的虚拟显示器的例子。
WO 99/52002公开了一种放大虚拟显示器的出瞳的方法。该公开的方法使用三个连续全息光学元件(HOE)来放大出瞳。具体地,HOE是设置在平面即如图1所示的光透射衬底6上的衍射光栅元件。如图所示,来自图像源2的光入射到设置在衬底6的一侧上的第一HOE或H1。来自耦合到衬底6的H1的光被导向第二HOE或H2,其中光的分布沿一个方向扩展。H2还将该扩展的光分布重新导向第三HOE或H3,其中光的分布进一步沿另一个方向扩展。全息元件可以在衬底6的任一侧上。H3还将从衬底表面向外扩展的光分布进行重新导向,其中H3设置在该衬底表面上。如图1所示的光学系统操作为保持光束的总体方向的光束扩展设备。这种设备还被称作出瞳伸展器(EPE)。
EPE,例如图1所示,导致色彩不均匀性,从而降低复制的虚拟图像的质量。色彩不均匀性主要是由于不同色彩的光束在衬底6的不同路径行进的事实,如图2所示。为了说明的目的,仅使用两种由λ1和λ2表示的色彩来表示现有技术EPE中的色彩不均匀性的来源,其中λ1<λ2。
在图2中,仅使用两个HOE,但是色彩不均匀性的来源与当使用三个或更多HOE时是相同的。第一HOE或H1通常具有一种衍射结构,该衍射结构包括平行衍射条纹以便将入射光耦合到衬底6并将衬底6中的光分布导向第二HOE或H2。衬底6用作光导设备,以主要借助于全内反射(TIR)而将光束限制在其两个表面之间。如图2所示,衍射元件H1和H2二者都被布置在衬底6的较低表面上。在这种光学设备中,TIR完全仅处于上部表面处,因为光的一部分从衬底的较低表面衍射到观看者的眼睛。
已知衬底6内部的衍射角由以下给出:
sin(θi)-nsin(θm)=mλ/d
其中,d是衍射元件(这里的H1)的光栅周期,
λ是波长,
n是衬底的折射率,
m是衍射级,
θi是入射角,以及
θm是第m级衍射角。
可以从式1看出,衍射角θm随着波长λ而增加。因此,衍射角θm1小于衍射角θm2。作为结果,两个连续TIR之间的间隔L也随波长变化。针对λ1的间隔L1小于针对λ2的间隔L2。因此,沿η方向的出射光的分布对于所有波长是不均匀的,尽管光栅结构可以被设计为使得输出对于一个波长而言是均匀的。可以从图2看出,较短的波长λ1比衍射元件H2上的λ2经历更多“碰撞(hit)”。因此,较短的波长λ1的更多光从H1附近区域中的衍射元件H2“泄漏”。在其中使用三基色(红、绿、蓝)的显示器中,图2的EPE将引起从H2的衍射光栅结构出去的光的不均匀色彩分布。因此,色彩可以在相对于H1的近端带表现出蓝色而在相对于H1的远端带表现出红色。随着沿η方向的距离的增加,不均匀的色彩分布变得更加明显。
应该注意,光可以从较低的表面(其中H2位于上部表面)或从上部表面“泄漏”出衬底6。从上部表面出去的光的分布类似于从较低表面出去的光的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基亚公司,未经诺基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68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