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同步控制调整步长的装置和方法及步长的自动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8533.6 | 申请日: | 2005-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4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耿鹏;秦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 中国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同步 控制 调整 步长 装置 方法 自动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同步控制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基于时分双工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TimeDivision Duplex,简称UTRA TDD)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自适应方式产生同步控制调整步长的装置和方法及步长的自动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UTRA TDD系统,如低码速1.28Mcps的TD-SCDMA是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码分多址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上行链路中,多个移动台向基站发送信号,共享同一信道,为了防止不同用户信道冲击响应的重叠,产生信号相互间干扰,需要对各用户进行同步控制,保证它们同时到达基站。同步控制的主要作用如下:
1、调整各用户信道冲击响应位于各自指定的信道估计窗口内,从而避免用户信道响应的相互干扰而引发信道估计不准确,进而影响数据检测,如联合检测的性能;
2、在满足上述条件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用户信道响应的峰值对齐,从而达到降低不同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ode Composite Transfer Channel,简称CCTrCH)数据部分的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在已有的CDMA通信系统同步控制技术中,如文献《3GPP协议TS25.244“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TDD)”》中介绍了多用户上行同步控制的过程,并且规定了用于上行同步控制的调整步长k由高层协议,即Node B应用部分协议(Node B Application Part,简称NBAP)来配置。
在现有的TDD同步控制技术中,由于调整步长k是由高层协议配置的一个固定的值,并且以广播的消息通知给物理层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UE),步长k不能随着信道的变化而改变,并且k的调整周期很长,这样在信道变化较快的无线环境中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如果调整步长k较小,如1/8码片,那么在信道时延扩展变化剧烈的时候,现有同步控制算法将跟踪不上多径时延的跃变而导致失步,从而引发系统性能的降低;而如果调整步长k较大,比如1/2码片,虽然同步跟踪速度加快,但是同步精度却下降了,甚至在原本同步较好的情况下将出现过调的现象。因此使调整步长k可以随着信道的变化而改变非常必要,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产生同步控制调整步长的装置和方法,由物理层采用自适应方式调整步长,实现同步控制,克服UTRA TDD无线通信系统同步控制算法中调整步长由高层协议配置而变化周期长的缺点,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同步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同步控制调整步长的自动切换方法,根据实际同步控制过程中的需要,灵活的选择同步控制调整步长,提高同步系统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同步控制调整步长的装置,包括NodeB侧模块和UE侧模块;所述NodeB侧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信道估计单元、测量单元、同步控制字产生单元和步长调整单元;
所述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频带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基带数字接收信号,将所述基带数字接收信号输出给信道估计单元;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从基带数字接收信号中取出训练序列(midamble)与本地的训练序列做运算,估计出信道冲击响应估计值,输出给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根据信道冲击响应估计值确定出当前子帧各用户信道冲击响应估计值的起始位置j_start、峰值位置j_peak和结束位置j_end,输出给同步控制字产生单元;
所述同步控制字产生单元根据测量得到的各用户信道冲击响应估计值的起始位置j_start、峰值位置j_peak和结束位置j_end得到当前子帧的同步控制字SSn*,并输出给步长调整单元;
所述步长调整单元根据其存储的上一子帧的同步控制字SSn-1*以及步长kn-1,并依据用户当前子帧的同步控制字SSn*和过调标志位fOverAdjust确定当前子帧的控制步长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8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伽玛射线源的悬臂回转机构
- 下一篇:便携式节能电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