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纸币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9316.9 | 申请日: | 2005-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小家善朗;刀根裕志;田畑龙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荣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7D9/00 | 分类号: | G07D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币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纸币的输送系统路径上具备识别纸币币种的传感器的、用来进行纸币的入出款的纸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纸币处理装置一般来说构成为,利用张设的弹性带来将纸币向收纳单元等输送。例如,在本申请的申请人的日本特开2001-14312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呈直线状张设在直径大致相同的带轮之间的弹性带进行纸币输送的输送机构。
这种利用带式输送机构的以往的纸币处理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需要边给弹性带施加张力边驱动,施加的张力要能够获得使得输送的纸币不会打滑的抓紧力。为了克服这样的张力负荷驱动弹性带,需要功率相当高的驱动装置(例如马达)。因此,驱动装置将大型化,从而难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其次,在输送路径上进行纸币的币种识别的情况下,必须将设置在输送路径中途的识别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的位置设计成纸币的全长都通过该传感器。由此,所提出的必要条件是,将纸币的识别传感器与收纳单元之间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取得比“最长纸币”的长度(长边方向的尺寸)要长。对此,在利用张设成直线状的弹性带来输送纸币的输送机构中,输送路径也呈直线状,所以要满足上述必要条件则需要相当大的空间,而且在装置内还容易产生死空间。因此,从这一点考虑也难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关于这一点,考虑了不将弹性带张设成直线状而是使其弯曲地张设的对策。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多个空转辊等弯曲支承弹性带,不仅成本会增高,由于输送负荷的增大,还会导致驱动装置的进一步大型化。因此,这一对策也不能说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币处理装置,该装置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滚筒,周长比处理对象纸币中最长的纸币的长度长;旋转驱动装置,使前述输送滚筒向正反两方向旋转;多个按压辊,在前述输送滚筒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被相对于该滚筒的外周面按压;环绕引导部件,形成在前述输送滚筒的外周,在该环绕引导部件与该滚筒之间形成纸币的环绕输送路径;识别传感器,设置在该环绕输送路径中,对通过的纸币的币种进行识别;纸币导入单元,被导入入款纸币;多个纸币收纳单元,用于按币种收纳前述入款纸币;纸币放出单元,放出从前述收纳单元取出的出款纸币;纸币回收单元,用于收纳从前述收纳单元回收的回收纸币;废品(リジェクト,reject)单元,用于收纳前述入款纸币以及前述出款纸币中的废品纸币;连接引导部件,形成将前述导入单元、前述收纳单元、前述放出单元、前述回收单元以及前述废品单元与前述环绕输送路径之间分别连接的纸币的连接输送路径;路径切换机构,在前述环绕输送路径与各连接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纸币的输送路径;控制单元,至少对前述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前述路径切换机构进行控制;前述导入单元、前述放出单元、前述回收单元以及前述废品单元在前述输送滚筒的直径方向上配置在与前述收纳单元相反的一侧;前述控制单元对前述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i)在将纸币送入前述收纳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时,使前述输送滚筒向正方向旋转,(ii)在将纸币送入前述放出单元、前述回收单元以及前述废品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时,使前述输送滚筒向反方向旋转。
根据该纸币处理装置,通过旋转驱动装置使输送滚筒旋转,从而能够将纸币一边夹持在输送滚筒与按压辊之间一边沿着环绕输送路径输送。而且,能够利用识别传感器对沿着环绕输送路径输送的纸币的币种进行识别。进而,通过利用路径切换机构在环绕输送路径与各连接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纸币的输送路径,能够在导入单元、收纳单元、放出单元、回收单元以及废品单元与环绕输送路径之间选择性地输送纸币。
通过这样利用输送滚筒以及按压辊输送纸币,不会产生带式输送机构那样的张力负荷,所以不必如以往那样使用高功率的驱动装置。而且,即便关于将识别传感器与收纳单元之间的输送路径长度取得比“最长纸币”的长度长这一必要条件,通过在环状的环绕输送路径中利用识别传感器进行纸币的识别,与以往的在直线状输送路径中进行识别的情况相比,能更有效地利用装置内的空间。因此,能够通过驱动装置的小型化或装置内空间的有效利用,来与以往相比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荣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光荣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9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