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51557.7 | 申请日: | 2005-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葛西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西寿一 |
主分类号: | B31B1/90 | 分类号: | B31B1/90;A44B19/16;B65D33/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止 不正当 开封 功能 塑料 夹头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导引在塑料薄膜表面形成了一对卡合部的塑料夹头的开口侧端部外表面的两根细长形导轨相互平行地配置着,用于夹持上述塑料夹头的卡合部附近的内装物一侧的塑料薄膜的两个一组的导辊与上述导轨相向地设置有若干组,各导辊的旋转轴配置在与上述导轨正交的方向,相对于上述导轨在导辊的相反侧,与上述两根导轨的间隙相向地配置着加热体,为了对被上述导轨夹着的塑料夹头的开口侧顶面进行加热,设有使上述加热体能接近和远离上述导轨地移动的移动机构。
2.一种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导引在塑料薄膜表面形成了一对卡合部的塑料夹头的开口侧端部外表面的两根细长形导轨相互平行地配置着,用于夹持上述塑料夹头的卡合部附近的内装物一侧的塑料薄膜的两个一组的导辊与上述导轨相向地设置有若干组,各导辊的旋转轴配置在与上述导轨正交的方向,相对于上述导轨在导辊的相反侧,与上述两根导轨的间隙相向地配置着加热体,为了对被上述导轨夹着的塑料夹头的开口侧顶面进行加热,设有使上述加热体能接近和远离上述导轨地移动的移动机构,还设有将撕拉带送入上述导轨间隙的撕拉带供给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是具有与上述导轨平行的边缘部的板状体,该边缘部的边缘是直线状或凹凸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体是可旋转的圆板,该圆板具有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及加热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旋转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根导轨,在上述加热体一侧,至少在一个部位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部。
6.一种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在塑料薄膜表面形成了一对卡合部的塑料夹头,供给到相互隔开间隙平行配置着的两根细长形导轨及与该导轨相向地设置着的两个一组的若干组导辊,在上述导轨的间隙内导引该塑料夹头的开口侧端部的外表面,同时使上述各组导辊夹持塑料夹头的卡合部附近的内装物一侧的塑料薄膜,在该夹持状态,停止塑料夹头的移动,用具有与上述导轨平行的边缘部的加热体对该停止着的塑料夹头的开口侧顶面进行热冲压,将其可切断地熔接。
7.一种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在塑料薄膜表面形成了一对卡合部的塑料夹头和一面设有易剥离塑料层的撕拉带,供给到相互隔开间隙平行配置着的两根细长形导轨及与该导轨相向地设置着的两个一组的若干组导辊,在该供给时,上述撕拉带的易剥离塑料层与塑料夹头开口侧顶面是可接触状态,在上述导轨的间隙内导引塑料夹头的开口侧端部的外表面,并在上述间隙内导引上述撕拉带,同时使上述各组导辊夹持上述塑料夹头的卡合部附近的内装物一侧的塑料薄膜,在该夹持状态,停止塑料夹头和撕拉带的移动,把具有与上述导轨平行的边缘部的加热体插入上述导轨的间隙,用上述加热体对上述停止着的塑料夹头的开口侧顶面和上述撕拉带进行热冲压,将塑料夹头的开口侧顶面与撕拉带的易剥离塑料层可剥离地熔接。
8.一种具有防止不正当开封功能的塑料夹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在塑料薄膜表面形成了一对卡合部的塑料夹头,供给到相互隔开间隙平行配置着的两根细长形导轨及与该导轨相向地设置着的两个一组的若干组导辊,在上述导轨的间隙内导引该塑料夹头的开口侧端部的外表面,同时使上述各组导辊夹持塑料夹头的卡合部附近的内装物一侧的塑料薄膜,用具有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及加热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旋转轴的可旋转加热圆板,在塑料夹头的移动中、对该塑料夹头的开口侧顶面连续地进行热冲压,将其可切断地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西寿一,未经葛西寿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15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