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湿性脱氧剂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52008.1 | 申请日: | 200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贵司;岩井辰雄;关高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20/02 | 分类号: | B01J20/02;B65D81/26;A23L3/3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湿性 脱氧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耐湿性的脱氧剂。具体地说,涉及单位表观体积的吸氧能力强、即使在高湿度下经过很长时间也能维持吸氧性能的改良的脱氧剂组合物、脱氧剂包装体以及脱氧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铁粉的氧化反应的脱氧剂与食品等的物品一起密封收容在阻气性容器中,可以除去容器内的氧气,因此,该脱氧剂广泛用于保持食品等的物品的质量和新鲜度。该市售的脱氧剂利用了在水分共存下的铁粉和氧气的反应。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脱氧剂,该脱氧剂为了促进铁粉的氧化反应,通常加入有氯化钠或氯化钙等的金属卤化物以及从氧气的吸收速度、吸收量的增加以及处理的方面考虑的无机填料。
专利文献1:特公昭54-476号公报
以往,将由铁粉、金属卤化物以及无机填料组成的脱氧剂用于水分含量高的水分活性高的食品中时,存在食品中的水分进入到脱氧剂包装体中,脱氧剂表面被水覆盖,导致脱氧反应停止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采用通过大量加入由二氧化硅或沸石等组成的无机填料,将水分分散,从而保持脱氧能力的方法。虽然通过加入无机填料可以改善脱氧能力保持性,但是单位吸氧量的脱氧剂组合物的表观使用量增加,作为脱氧剂包装体时的包装材料的尺寸增大,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脱氧剂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脱氧剂组合物的每单位体积的吸氧能力强、即使在高湿度气氛下经过很长时间也能维持吸氧性能的脱氧剂。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添加有防水剂的脱氧剂组合物,即使在高湿度下使用,侵入到脱氧剂包装体中的水分在脱氧剂组合物上形成为水滴状,不会覆盖脱氧剂本身,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能维持脱氧能力,从而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脱氧剂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铁粉、0.01-20重量份的金属卤化物、以及0.01-5重量份的防水剂。作为防水剂,优选为金属皂,作为金属皂,优选为脂肪酸的碱金属盐以及脂肪酸的碱土类金属盐,更优选为脂肪酸的碱土类金属盐。其中优选为硬脂酸的碱金属盐以及硬脂酸的碱土类金属盐,进一步优选为硬脂酸的碱土类金属盐。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将没有混合无机填料的上述脱氧剂组合物用通气性包装材料包装而成的高湿度用脱氧剂包装体、以及使用该脱氧剂包装体将70-100%RH的高湿度下的阻气性容器内的空间进行脱氧的方法。
本发明的脱氧剂组合物即使不添加无机填料,也能维持高湿度下的吸氧能力,因此,即使在70-100%RH、尤其是在饱和或临近饱和的高湿度气氛中使用,也能维持吸氧性能。此外,由于无须添加无机填料,脱氧剂组合物的单位吸氧量的表观使用量不会增大。
本发明的脱氧剂包装体可以实现小型化,即使在高湿度下经过很长时间也能发挥吸氧性能,可以长期保存医药品、食品等。高湿度状态下的吸氧性能即使不使用无机填料也能发挥。通过省略无机填料,使得发挥相同吸氧量的脱氧剂组合物的表观体积比以往的脱氧剂组合物(使用无机填料)的表观体积要少,结果可以减少作为脱氧剂包装体时的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作为脱氧剂的主剂的铁粉只要是未氧化的铁在表面露出的物质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适用还原铁粉、电解铁粉、喷雾铁粉等。另外,还可以使用铸铁等的粉碎物、切削品等。为了能与氧气接触良好,通常铁粉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mm以下,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
金属卤化物是有助于铁粉氧化的氧化促进剂,优选为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卤化物,例如可以是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溴化钠、溴化钙等。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铁粉,金属卤化物的用量为0.01-20重量份的范围。
通常在高湿度下使用脱氧剂包装体时,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透过脱氧剂包装体的通气性包装材料(包材)而进入到脱氧剂包装体内,从而铁粉的表面被水覆盖,引起吸氧能力降低。但是,本发明中,通过添加防水剂,使得进入的水分从铁粉表面散开,形成为水滴状等,从而可以抑制水分向脱氧剂表面的扩展,防止脱氧剂性能的降低。
作为用于提高脱氧能力保持性的防水剂,可以是具有防水功能的物质,优选为金属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2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