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装置和使用其的便携式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52520.6 | 申请日: | 2005-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1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小杉知司;土居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装置 使用 便携式 设备 | ||
1.一种开闭装置,其具有:
固定导向部件(110),其固定在被铰链结合的一侧的部件(20)上,并具有在所述铰链结合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导向中心轴线(10a);
操作凸轮(130),其能够位置变化地支承在所述固定导向部件上,而通过外部的操作相对于所述固定导向部件在规定的操作方向上位置变化;
第一转动凸轮(160),其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固定导向部件上,而与所述操作凸轮卡合,对应所述操作凸轮的位置变化、围绕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转动;
第二转动凸轮(140、240、340),其支承在所述固定导向部件上,对应所述第一转动凸轮的转动位置、在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方向上位置变化,并且围绕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转动;
可动凸轮(150、250、350),其相对于被铰链结合的另一侧的部件(30)而限制围绕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的转动,并且以与所述第二转动凸轮相对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固定导向部件在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方向上能够位置变化,且围绕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能够转动地被连结;
施力机构(170),其使所述可动凸轮向所述第二转动凸轮施力,对应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和所述可动凸轮的卡合状态,向使所述另一侧的部件从所述一侧的部件离开的打开动作方向(10e)和使所述另一侧的部件向所述一侧的部件接近的闭动作方向(10d)中任意一侧施力;
复位机构(190),其使所述第一转动凸轮向利用所述操作凸轮的规定的操作开始位置复位,并且使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向能够通过所述施力机构使所述另一侧的部件向所述闭动作方向侧施力的规定的动作开始位置复位,
在所述操作凸轮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在所述规定的操作方向上位置变化时,通过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经由所述可动凸轮使所述另一侧的部件相对于所述一侧的部件在所述打开动作方向上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导向部件具有倾斜导向部(115),其对应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方向位置变化、使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围绕所述导向中心轴线的轴线转动,而相对于与所述导向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规定倾斜方向上倾斜规定的前倾角,
通过所述操作凸轮的操作而使所述第一转动凸轮从所述规定的操作开始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利用来自所述可动凸轮侧的按压力被所述倾斜导向部转动驱动,而使与所述可动凸轮的卡合状态变化,使利用所述施力机构的所述另一侧的部件的施力方向反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向部形成以所述导向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螺旋状的弯曲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具有:距离所述导向中心轴线隔开规定的间隔距离并与所述倾斜导向部卡合的导向卡合部(141)和距离所述导向中心轴线以比所述规定的间隔距离小的半径与所述可动凸轮卡合而使利用所述施力机构的所述另一侧的部件的施力方向反转的施力方向切换凸轮部((142、143);(242、243);(342、34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具有距所述导向中心轴线以规定的半径与所述可动凸轮卡合的施力方向切换凸轮部,
所述施力方向切换凸轮部具有:
第一倾斜凸轮面((142a、143a)、(242a、243a)、(342a、343a)),其相对于与所述导向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规定倾斜方向上倾斜,而使所述第二转动凸轮复位到所述规定的动作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另一侧的部件位于最接近所述一侧的部件的关闭位置的附近时,使所述可动凸轮向所述另一侧的部件的所述关闭动作方向侧施力;
第二倾斜凸轮面((142c、143c)、(242c、243c)、(342c、343c)),其相对于与所述导向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与所述第一倾斜凸轮面相反的方向上倾斜;
顶部((142b、143b)、(242b、243b)、(342b、343b)),其在所述第一倾斜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倾斜凸轮面之间向所述可动凸轮侧最突出,使利用所述施力机构的所述另一侧的部件的施力方向反转,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凸轮面的前倾角(γ2)比所述固定导向部件的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前倾角(γ1)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25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