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尼麦角林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0229.9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赵学玲;龚显峰;王阳;吴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1/592;A61K47/30;A61K47/36;A61K47/10;A61P9/10;A61P2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角 林缓释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尼麦角林胶囊具体涉及一种尼麦角林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尼麦角林为半合成的麦角衍生物,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及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用于改善脑动脉硬化及脑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碍。尼麦角林可以口服,每日2~3次,连续给药足够的时间,至少六个月,并由医生决定是否继续给药。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头晕,胃痛等,长期给药,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本发明的药物患者服用后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血药浓度平稳,波动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后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血药浓度平稳,波动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尼麦角林缓释胶囊,其组成包括:胶囊壳和缓释微粒,所述的缓释微粒由尼麦角林及阻滞剂,缓释成膜材料,填充剂,粘合剂,增塑剂和致孔剂组成,所述的尼麦角林的重量份数为30-60,所述的阻滞剂的重量份数为60-120,所述的缓释成膜材料的重量份数为20-35,所述的填充剂的重量份数为60,所述的粘合剂的重量份数为10,所述的增塑剂的重量份数为2-4,所述的致孔剂的重量份数为4。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所述的阻滞剂是纤维素醚衍生物类、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类、丙烯酸类高分子。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所述的缓释成膜材料是纤维素酯衍生物类、纤维素醚衍生物类、纤维素醚的酯衍生物类、丙烯酸类高分子、乙烯类高分子;所述的填充剂是淀粉及其衍生物类、糖类、糊精、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乙烯类高分子,空白丸心。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所述的粘合剂为聚维酮。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所述的增塑剂是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类、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单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酯、蓖麻油。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所述的致孔剂是水溶性盐类、糖类、聚乙二醇类、丙二醇、甘油。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
a.含药微粒的制备;
b.缓释微粒的制备;
c.缓释胶囊的制备。
所述的含药微粒的制备为取上述所述的尼麦角林的重量份数为30-60,所述的阻滞剂的重量份数为60-120,所述的填充剂的重量份数为60,所述的粘合剂的重量份数为10,然后将尼麦角林、粘合剂、填充剂、阻滞剂进行混合,将混合物以流化床技术加载于空白丸心中制成含药微粒或将尼麦角林、阻滞剂、粘合剂、填充剂混合后,将混合物以挤出-滚圆技术制成含药微粒或将尼麦角林、阻滞剂、粘合剂、填充剂混合后,将混合物以离心造粒技术制成含药微粒,用法用量:每次15mg或30mg,每日1~2次。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缓释微粒的制备是取所述的缓释成膜材料的重量份数为20-35,所述的增塑剂的重量份数为2-4,所述的致孔剂的重量份数为4,制成包衣液,将含药微粒用包衣液包衣,制成缓释微粒。
上述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缓释胶囊的制备将制备的缓释微粒填充于空胶囊壳中,得到缓释胶囊。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尼麦角林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中的生产设备采用常规的生产设备,并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辅料就能制备。
2.本发明,服用次数少,每日1~2次,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并且避免了漏服导致的疗效降低。
3.本发明服用后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血药浓度平稳,波动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本发明口服后药物迅速分布于整个胃肠道,避免了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的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且吸收完全均匀,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5.本发明的缓释微粒填充的缓释胶囊,释药行为属于各个微丸的集体行为,故个别微丸失控对整个胶囊的释放行为几乎无影响,故相对单元释药体系而言,本品的安全性更高。
6.根据体外溶出度实验考察了市售尼麦角林片及本发明的尼麦角林缓释胶囊的溶出度,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HPLC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为伊利特C8柱;以0.3%磷酸缓释冲液(1.7ml磷酸加至1000ml水中,用三乙胺调PH至4.0±0.1)-乙腈(42∶58)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20μL,理论板数按尼麦角林峰计算不低于2000,尼麦角林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
标准曲线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0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钽氮化物膜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中继连接单元和汇合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