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16076.9 | 申请日: | 200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孔繁苓;陈谷人;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4 | 分类号: | D01H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300241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粗纱机上 取放纱管 机械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中的粗纱机,尤其涉及粗纱机上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
二、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纺织工业中用来进行纺纱的机器,按照其拥有纱锭的数量可分为120锭、108锭、96锭等不同锭数的粗纱机。(参照图1),下龙筋1位于车头二墙板5和车尾墙板6之间,下锭杆2分成两排横向排列在下龙筋1上,下锭杆2的纵向垂直面3互相平行,同排中相邻下锭杆2之间的锭距相同,粗纱机后侧的n个车架4(具体的车架数n与粗纱机拥有的纱锭数有关)将粗纱机隔出n+1个车档,上龙筋(未予图示)位于下龙筋1的上方,下龙筋1的周边和车架4上设置了一条输送导轨7,以供运送纱管的小滑车使用。在纺纱过程中,粗纱机将精并后的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再缠绕到放置在下锭杆2上的纱管上,而无论是空纱管还是重达数千克的满纱管,都需要操作工装上和卸下,既费力又费时,因此,开发一种在粗纱机上取放纱管的机械化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依靠该装置,无论是取下重达数千克的满纱管还是装上空纱管,都由其来承担,而不是由操作工亲自用手工完成,从而取得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的效果。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使取纱放管机构从上龙筋两侧进入的全新概念,其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包括粗纱机后侧的数个车架和前侧的下龙筋以及其上面的上龙筋,下锭杆分成两排排列在下龙筋上,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电机、传动轴和数组取纱管部组成:
所述传动轴设置于固装在上龙筋上的多个传动轴支架中,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且与传动轴采用齿轮传动或齿形带传动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数组取纱管部每组都包括两根长承载轴和两根短承载轴,长、短承载轴分别发置于安装在上龙筋上的与传动轴采用垂直啮合副相连且旋向相反的进退驱动装置和退进驱动装置中,所述长、短承载轴的轴线都与下锭杆的纵向垂直面相平行;
两个长承载轴的下端设置一个前载体,两个短承载轴的中部设置一个后载体,前、后载体上设置与其下方下锭杆一一相配的多个取纱放管机构且取纱放管机构中吊锭的轴线均位于前述的下锭杆的纵向垂直面上。
或者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采用前述的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退驱动装置和退进驱动装置为靠近传动轴的连接轴套和位于其外侧的导向滑座,连接轴套安装在轴套座中,所述长、短承载轴与连接轴套采用相反旋向的螺旋副连接而与导向滑座为键配合,所述连接轴套与传动轴以垂直啮合副的方式相连。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退驱动装置和退进驱动装置为靠近传动轴的连接轴套和位于其外侧的导向滑座,连接轴套安装在轴套座中,长、短承载轴与连接轴套采用螺旋副连接而与导向滑座为键配合;或者长、短承载轴为齿条,进退驱动装置和退进驱动装置为靠近传动轴的齿轮,齿条设置在齿条座中,齿轮安装在齿轮座中。
前述的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纱放管机构包括滑座、滑杆、空心套、吊锭和弹簧,所述滑杆安装在滑座上,空心套装入滑杆上的通孔中,吊锭的上柄部穿过空心套并悬吊在滑杆上,空心套位于滑杆通孔下方的部分其外周套装一个弹簧。
前述的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支架可以是上龙筋,也可以是车架。
前述的用于粗纱机上的取放纱管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龙筋安装一个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上安装3个传感器,其中传感器A位于当取纱放管机构在下锭杆之上时前载体的正上方、传感器B位于当取纱放管机构在输送导轨之上时前载体的正上方、传感器C位于当前载体在最外侧时其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6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