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节能型地温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16787.6 | 申请日: | 200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陶忠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4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节能型 地温 交换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温热泵采暖(供冷)系统中地温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地温交换器有泵水型、地下水平埋设蛇形塑料管型、向河流、海洋等水源取热型、在直埋竖管内设置U型塑料管取热型等。以上型式的问题和缺点是:泵水型直接抽取地下水,极易造成城市自然地面下沉;地下水平埋设蛇形塑料管型开挖土方量大,受场地限制,难以达到预期深度,影响热交换效果;向河流、海洋等水源取热型受地域和资源限制,不便于推广;在直埋竖管内设置U型塑料管取热型,塑料管导热效果差,影响热交换效果;上、下行塑料管之间容易造成热传导,使被抽出的导热工质温度发生变化,影响地温热泵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各种形式的地温交换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型地温交换器,该地温交换器采用真空绝热技术及保温绝热支撑,隔绝上、下行导热工质之间的热传导;采用翅片集热技术,扩大外层钢管与地下水及土壤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采用钢制支撑保证导热工质在外层钢管与真空绝热钢管之间顺利流动。
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不必抽取地下水,蕴藏在地下的热量(冷量)通过与插入地下的外层钢管上的导热翅片及管壁进行热(冷)交换,将热量(冷量)传递给外层钢管的管壁,外层钢管的管壁再将热量(冷量)传递给下行流动的导热工质,下行流动的导热工质通过热量(冷量)交换后温度升高(降低)至接近深层地下水及土壤的温度,然后通过真空绝热钢管的内腔被循环泵运送到自然地面上,冬季供地源热泵制热;夏季通过热交换器送入空调设备使市内空气降温。钢制支撑用来保证外层钢管与真空绝热钢管的间距,使下行流动的导热工质与外层钢管之间的热交换能够顺利进行;保温绝热支撑是保证用来运送导热工质的真空绝热钢管真空部分两壁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真空绝热钢管的绝热性能。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直接抽取地下水,避免了造成城市自然地面沉降的可能性[环保];带有导热翅片的外层钢管能够与蕴藏在地下的热量(冷量)进行充分交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节能];运用真空绝热钢管内腔来运送导热工质,解决了导热工质在运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中:1、外层钢管,2、真空绝热钢管,3、导热工质,4、导热翅片,5、真空部分,6、保温绝热支撑,7、钢制支撑,8、真空表,9、真空抽气阀门,10、地源热泵,11、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蕴藏在地下的热量(冷量)通过与插入地下的外层钢管(1)上的导热翅片(4)及管壁进行热(冷)交换,将热量(冷量)传递给外层钢管(1)的管壁,外层钢管(1)的管壁再将热量(冷量)传递给下行流动的导热工质(3),下行流动的导热工质(3)通过热量(冷量)交换后温度升高(降低)至接近深层地下水及土壤的温度,然后通过真空绝热钢管(2)的内腔被循环泵(11)运送到自然地面上,冬季供地源热泵(10)制热;夏季通过热交换器送入空调设备使市内空气降温。钢制支撑(7)用来保证外层钢管(1)与真空绝热钢管(2)的间距,使下行流动的导热工质(3)与外层钢管(1)之间的热交换能够顺利进行;保温绝热支撑(6)是保证用来运送导热工质(3)的真空绝热钢管(2)真空部分(5)两壁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真空绝热钢管(2)的绝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6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