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接铸钢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7797.1 | 申请日: | 200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路遇;徐科;张田宏;徐建;吴智信;姚上卫;王任甫;靳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C22C33/04;C21C7/00;B22D11/1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强度 韧性 焊接 铸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接铸钢。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铁材料领域,从组织上划分,铸钢可分为低强度级别的珠光体-铁素体钢与高强度及超高强度的淬火-回火马氏体钢(或贝氏体钢)两大类。由于铸钢是非变形材料,不可能象轧制钢板那样,利用控制轧制等先进的冶金工艺,同时提高其强度和韧性。目前传统的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的淬火-回火马氏体钢(或贝氏体钢),普遍存在着强度与韧性和焊接性这一对矛盾,为了提高强度,则需要提高钢中C及合金元素总量,从而提高钢的淬透性,而强度的升高将会导致钢的韧性和焊接性的降低。表1为中国专利介绍的几种强度较高的铸钢。
表1几种强度较高的铸钢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7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