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赛隆空心球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7975.0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2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久俊;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99 | 分类号: | C04B35/599;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赛隆空心球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赛隆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在冶金、航空、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均崭露头角:如作汽车发动机元件、金属切削工具、各种耐磨高温部件及挤压模、高温密封件和轴承等。
在以工业废渣合成Sialon粉末研究中,其中较多的是利用煤矸石或粉煤灰合成β-Sialon,基本方法和原理为:将煤矸石与还原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其达到紧密混合状态,加入一定的催化剂,经造粒、成型,在一定流速的氮气气氛高温炉中进行还原氮化,合成所需的产物,其反应过程较为复杂。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制备贝踏赛隆的方法,专利号为:02146408.1的发明专利,提出以煤矸石、煤粉、氮气作原料,合成工艺为:原料细磨→按要求配料→混合→加入结合剂混合→机压成型→干燥→在还原氮化气氛下烧结合成→冷却→出炉→化验;所有原料均经细磨至粒度≤0.08mm,原料配比:按化学反应所需碳量过量5%配碳;结合剂:糖浆;气氛:氮气;烧结合成温度:1400℃烧8小时,再升至1600℃保温2小时。成品物相:主要为赛隆相(约95%),化学式为Si3Al3O3N5。其余为约4%的SiC及少量玻璃相。
粉煤灰可作为一种廉价的合成Sialon原材料,然而粉煤灰中大量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球形颗粒材料——微珠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粉煤灰微珠制备赛隆空心球的方法,以降低原料成本,简化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赛隆空心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粉煤灰空心微珠为原料,将粉煤灰空心微珠与碳粉按重量配比为68-74∶32-26的比例混合均匀,过筛;
(2)在流量为0.05-0.2L/min的高纯氮气气氛下,以升温速度为0-300℃时自由升温,300-1000℃时以5℃/min,1000-1300℃时以3℃/min,1300-1500℃时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300-1500℃,保温4-6小时,随炉冷却,得粉料;
(3)将制备的粉料在750-850℃的氧化炉中保温4-5小时,除去残余的碳,即可得到赛隆空心球。
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65%的SiO2,重量百分比为20-40%的Al2O3及重量百分比为1.0-5.0%的铁的氧化物。
所述的微珠密度ρ为1.9-2.3g/cm3,粒径>43μm。
所述的碳粉可以为:活性碳或碳黑。
所述的碳粉的平均粒径<5μm。
所述的氮气的纯度>99.999%。
由于本发明的方法是以粉煤灰微珠为原料,碳(活性碳或碳黑)作为还原剂,以碳热还原法直接制备赛隆空心球体,使用粉煤灰微珠作为原料,不仅原料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且制备出的赛隆呈空心球体,可作为耐火、隔热、防护、增强等填充材料。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度90±5%的、粒度>43μm的空心赛隆球体,不需添加任何辅助调节材料,无需酸洗除铁,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本方法可以制备出纯度在90±5%的Sialon空心球,有望成为汽车制造业和军事工业优质的高强、低密度、耐高温摩擦的高填充量的增强材料,这既可降低成本,发挥出其原料丰富、变废为宝、价格低廉的优势,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发明如果对微珠进行适当的表层氮化、强化而又保持其球形颗粒不变,可成为高强、高硬、耐高温摩擦与高填充量的球形Sialon功能材料。本发明的赛隆空心球体由于其特有的空心结构,不但具有赛隆粉末的耐磨、耐高温、性能稳定等性能,还具有低密度、质轻等特点,可作为惰性保护喷涂材料,或耐高温防护材料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氮化后微珠的形貌图;
图2为图1中氮化后微珠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氮化后微珠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采用河南丰源实业有限公司>77μm粉煤灰微珠,其主要化学成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7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