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搓麻花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9164.4 | 申请日: | 2006-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7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方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福德 |
主分类号: | A21C3/08 | 分类号: | A21C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7515湖北省崇***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尤其是一种可批量连续自动生产麻花的搓麻花机。
背景技术
麻花是中国的传统小吃,深受百姓喜爱。在过去的相当长时期内,多由小吃店手工制作,现做现卖,产量不高,工序繁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授权公告号为CN 2689705 Y的实用新型“多功能麻花机”,公开了一种适合生产各种结构形状麻花的多功能麻花机。该多功能麻花机包括驱动装置、输送装置和位于末端的机头,以及麻花成型模具,模具为齿轮状,平行活动固定于大齿轮的外侧,中间开有若干通孔……。该实用新型结构已不简单,但还有比其结构更为复杂的麻花机,专利号为200420085310X的“一种自动合卷成型麻花机”为其中之一。该麻花机“包括液压动力机构及合卷成型机构,液压动力机构由电机连接油泵通过油管连接油箱与输油控制器,输油控制器分别通过油管连接两个并行设置的液压缸;合卷成型机构包括一次成型机构及二次成型机构,一次成型机构设有馅团缸体及面团缸体……”,同时,该实用新型的“合成盘盘面封盖中心设有出馅条孔,外围均匀设有出面条孔,出馅条孔和出面条孔分别设有螺纹连接的出馅孔模套和出面孔模套;”(引自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3)。生产小食品麻花的机械如此之复杂,会使得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机器的保养维护困难,导致麻花售价偏高,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将影响到企业采用此种设备的积极性。另外,包括上述两专利在内的现有麻花机的共性是“挤”麻花而不是“搓”麻花。到目前为止,挤麻花是不成功的。挤出的麻花炸出来硬、没有酥、松感。其原因是其成型过程中高速螺旋挤压时因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麻花料的温度升得过高,使生物体性质发生了改变。同时,无论机械螺旋挤压还是液压挤压,其麻花成型的速度都很慢,产量极低,并且能耗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用模具可批量连续自动生产麻花的搓麻花机。
所述搓麻花机包括驱动装置、输送装置及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送装置是一种皮带输送带,皮带输送带的上方平行于输送带平面处设置有平板式麻花搓板,麻花搓板底面是一种柔性搓面层,顶面为固定此柔性搓面层的硬质支撑层,柔性搓面层底面与皮带输送带顶面的距离为0.1~5cm;平板式麻花搓板通过搓板固定架装设在皮带输送带机架上,其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平板式麻花搓板与皮带输送带间距的螺栓。
将未成型的麻花条制成U形,置于皮带输送带一端,皮带输送带运动后将U形麻花条传送到皮带输送带的另一端,U形麻花条在通过平板式麻花搓板后即被搓成麻花形状。所述搓麻花机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成型模具,可批量大规模生产麻花,大大简化了麻花制作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高,减轻了劳动强度,机器自身维修保养简便,不仅适于生产线上使用,而且还可制成小型单体麻花成型机器,用于小规模经营,所产麻花品质近于手工搓制的,软硬适度,酥、松可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搓麻花机的输送装置是一种皮带输送带1,皮带输送带的上方平行于输送带平面处设置有由底面为柔性搓面层7、顶面为固定此柔性搓面层的硬质支撑层3构成的平板式麻花搓板12,柔性搓面层7底面与皮带输送带顶面的间离为0.1~5cm;平板式麻花搓板通过搓板固定架4装设在皮带输送带机架上,其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平板式麻花搓板与皮带输送带间距9的螺栓5。若生产小麻花,可通过调整螺栓5将柔性搓面层7底面与皮带输送带顶面的间离为调整为1~2.5cm若生产较大麻花则可将此间距调整为2.5~5cm。将未成型的麻花条2制成U形,置于皮带输送带1的一端,皮带输送带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开始运动,将U形麻花条传送到皮带输送带的另一端,U形麻花条在通过平板式麻花搓板后即被搓成成型麻花1。图1中的标号11为皮带输送带托辊,10为皮带输送带控制器,8为皮带输送带机架。柔性搓面层7用无毒发泡材料制作,采用柔性材料的目的是增加U形麻花条通过平板式麻花搓板时包角及摩擦力,只有如此才能生产期待的扭曲麻花产品。皮带输送带1表层用无毒材料制作。调节控制器10可控制皮带输送带的运动速度,使之适应成型和产量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福德,未经方福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91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收物品
- 下一篇:一种纳米铜粉及铜浆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