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磁锰锌铁氧体粉料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20741.1 | 申请日: | 200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汪伟;张忠仕;李卫;陈文;黄定友;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开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磁锰锌 铁氧体 生产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生产工艺,特别是软磁锰锌铁氧体粉料的生产工艺。
(二)背景技术
铁氧体磁性材料是现代电子、通讯设备及元器件的基础功能材料。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粉料生产工艺一般是:一次干混→造球→预烧→砂磨→喷雾造粒。干混是将主要原材料三氧化二铁、氧化锌、四氧化三锰(或碳酸锰)按一定比例在混料机内搅拌混合均匀。造球是对混合料喷水后形成球状,便于预烧。上述现有粉料生产工艺存在的缺点是:
a、造球后原料中含水量较高,颗粒较大且不均匀,在预烧过程中固相反应不充分,所以其制成的铁氧体磁性材料起始磁导率较低而且功率损耗较高,不能适应现代电子产品对磁性材料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b、由于原材料是通过干混,相应其工作场所粉料污染严重,很难达到环保要求。
C、按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只能达到相当于日本TDK公司PC40材料的水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在预烧过程中固相反映充分,制成的铁氧体磁性材料起始磁导率较高、功率损耗较小,其性能达到相当于日本TDK公司PC44材料水平,且工作场所无粉尘污染的磁性粉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a、将原材料进行一次湿磨后进行一次喷雾造粒,粉料的平均粒度在2.5μm左右;
b、一次喷雾造粒后进行预烧,再振动球磨,使预烧料的平均粒度达到1.5μm左右;
c、预烧料经振动球磨后进行二次湿磨,二次喷雾造粒。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一次湿磨是将原料置入有去离子水的砂磨机中,通过搅拌棒的旋转,砂磨机下端的钢球对原料进行混合、研磨。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振动球磨是将预烧料置入振动球磨机内,振动球磨机中的钢球在振动过程中对预烧料进行振磨,磨细后的料粉通过筛网漏下收集。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二次湿磨为循环砂磨。
本发明的优点:
a、由于原料在预烧前采用湿磨,所以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粉尘污染。
b、原料预烧前经过一次湿磨,浆料混合更充分、均匀,预烧后经振动球磨,预烧料平均粒度达到1.5μm左右,可降低二次砂磨时间,提高功效,降低能耗,与现有粉料相比,本发明降低能耗约10%。
c、原料经湿磨后其浆料经喷雾造粒后,含水量较低,颗粒小且均匀,更有利于预烧过程中固相反应的充分完成,从而使得生产的铁氧体起始磁导率较高、功率损耗更小,能够适应现代电子产品对磁性材料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可靠性要求。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软磁锰锌铁氧体粉料的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由原材料三氧化二铁、氧化锌、四氧化三锰(或碳酸锰)置入有去离子水的砂磨机中,通过搅拌棒的旋转,砂磨机下端的钢球对原料进行混合、研磨。然后将研磨后的浆料进行喷雾造粒,其平均粒度控制在2.5μm左右;
b、将喷雾造粒料进行预烧,然后将预烧料置入振动球磨机,机内的钢球在振动过程中对预烧料进行振磨,细度达到1.5μm以下的预烧料将通过筛网漏下;
c、振动球磨后的细料再进行二次循环湿磨,然后进行二次喷雾造粒。
经本实施例工艺所生产的铁氧体材料与现有及世界著名的TDK公司生产的PC44软磁锰锌铁氧体材料经检测各项指标对比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开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开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0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抓夯锤
- 下一篇:单桨叶水平轴螺旋桨型风力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