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复合阻燃电缆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7045.3 | 申请日: | 200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3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鲁邦秀;计初喜;张松;于景丰;李斌;陆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02;H01B3/44;H01B7/00;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15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复合 阻燃 电缆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复合阻燃电缆及制作方法,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环保型隔氧层复合高阻燃交联电缆及制作方法。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气线路的安全水平,电线电缆的阻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线电缆的阻燃化已成为线缆行业的一个综合性发展方向。同时在过去的许多火灾中,造成人身生命危险以及“二次危害”的往往主要是电缆燃烧后释放的酸气和有毒气体,因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线电缆以其耐温等级高、电气性能好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但是交联聚乙烯材料氧指数较低,极易燃烧,这给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阻燃设计增加一定的难度。目前IEC60502标准规定的电缆内外护层由热塑性混合物(PVC或PE)或弹性体混合物(聚氯丁烯、氯磺化聚乙烯或类似聚合物),这些材料不是助燃物质,就是含有有毒元素材料,为此电力电缆以两个发展方向为代表,一是高阻燃型方向,二是纯非极性无毒元素绿色型方向,人们一直在不断努力。试图从材料更新换代方面入手,实现电缆的高阻燃与环保,但长期以来,当实现高阻燃后,电缆的绿色环保性能下降,而达到完全绿色后,电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又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在提高电缆阻燃性能的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制造电缆绝缘和护套的塑料中,配以适当的阻燃剂和阻燃填充料。但是,如果在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中混入大量的阻燃剂,就必然影响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热稳定性以及加工工艺性能,特别是材料介电系数恶化,直接影响了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优良品质。因此,人们在没有改变交联聚乙烯绝缘结构的情况下,利用燃烧的三个要素进行阻燃,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等,按照该思路,人们在电缆缆芯外加了具有高阻燃性能的隔氧层。
传统的隔氧层电缆是采用挤包填充工艺,电缆加工工艺复杂、工序多,加工场地污染严重。金属水合物和电缆内部结构易产生电化腐蚀,且水溶性混合物易流淌,造成电缆结构不稳定。另外电缆放置时间较长时,水溶性混合物树脂发硬,在电缆弯曲的会损伤电缆的绝缘层,即使这样,成品电缆虽然能够通过IEC60332-3(或GB 12666.5)标准规定的成束燃烧试验,但其绝缘单线却无法通过IEC60332-1(或GB12666.2)标准规定的单根垂直燃烧试验。
在电缆的绿色环保与能重复回收利用方面,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仅仅是定性地分析产品的绿色可能性,而未进行定量地为电缆定绿色指标。如电缆燃烧时析出气体的PH值和导电率的测定、电缆在燃烧情况下的透光度与烟密度的测定、电缆燃烧时释放的毒性气体含量测定等等,只有合理确定和控制了电这些相关指标,才能真正实现电缆的阻燃、绿色环保。
当前,在国内外相应的法规规定下,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如雨后春笋似不断推出新品,新工艺。
例如“国外电缆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一文[陈中强,电线电缆2001(3):12-13]介绍了国外电线电缆材料开发研究的新的稳定剂、阻燃剂、交联剂和基体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又如申请号为021110632的“一种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申请,仍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对铅、汞、砷、锑、硒等八种重金属仍无限量;二是阻燃性还不是很优异,绝大多数仍无法通过成束A类燃烧或单根燃烧试验;三是废弃物仍未重复利用,也即资源的重复使用性极差,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隔氧层复合阻燃电缆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传统隔氧层结构电缆的不足,实现或达到最佳的阻燃性能,具有绿色环保要求的电缆在燃烧情况下PH值、导电率、透光度、烟密度、毒性气体释放量等指标。
为实现电缆的绿色环保,改变了传统阻燃结构,采用复合绿色结构,控制电缆材料中的影响绿色环保的材料和结构因素,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高阻燃电缆的综合氧指数,多层阻燃结构形成严密的隔氧封闭层。
所提供的环保型复合阻燃电缆由里到外依次是由电缆导体芯、复合绝缘阻燃层、填充料层、隔氧阻燃层、内衬阻燃层、铠装层以及外保护阻燃层构成的。
其中
(1)电缆导体芯是按GB/T3956标准要求由多股铜丝或铝丝缠绕而成;
(2)得/复合绝缘阻燃层采用复合组合型,即内层采用交联聚乙烯,外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的聚烯烃材料,外层厚度0.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7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