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0025.1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2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敏;孙文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征旦 |
地址: | 2001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别 处理 小型 中央空调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空调机组。特别是一种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常用空调系统主要是采用表冷器对送风进行降温除湿,然后再热送风以满足送风温度的要求,这种处理方法存在着能量损失,所以对空调送风提出了热湿独立处理的要求以节约能耗。已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510029140,名称为热泵驱动的蓄能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发明专利,采用了一种热泵驱动的蓄能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该系统其冷水端和室内空调末端相连,热水端和溶液再生器或冷却塔相连,溶液再生器、冷却塔与热泵之间的热水管上设置换向阀,将多余的热量在储液灌中以化学能的方式进行蓄存,实现空调系统的热湿独立控制。该发明系统复杂,主要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包括:
I.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依次串联的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单向阀、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连接在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的四通换向阀;
II.溶液再生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浓溶液容器、溶液泵、第一喷淋装置、稀溶液收集容器、第二喷淋装置,以及连接在溶液泵和第一蒸发器之间、稀溶液收集容器和第二喷淋装置之间的溶液热交换器;
III.置于第一蒸发器前端空调送风机,置于第二喷淋装置上方的再生风机;
所述的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第一蒸发器的上方,稀溶液收集容器置于第一蒸发器的下方,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冷凝器的上方,浓溶液容器置于冷凝器的下方。
为了同时实现冬天制热功能,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在第一膨胀阀和第一单向阀位置并联有第二膨胀阀和第二单向阀,且设置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浓除湿溶液对送风进行除湿处理,除湿过程的吸收热由流经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蒸发冷却带走,除湿后的稀溶液流经冷凝器的外侧吸收冷凝热再生成浓除湿溶液,从而形成除湿溶液的一个循环。除湿后的送风流过第二蒸发器进行冷却,然后送入房间,这样实现了热湿分别处理的目的。由于该制冷循环中蒸发温度较高,所以可以节能。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由于不需要对送风进行机器露点除湿,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循环的蒸发温度和节省运行能耗。由于其巧妙地利用了制冷循环中的蒸发热来冷却除湿过程产生的热量,利用冷凝热来再生除湿溶液。结构紧凑简单,并可以实现冬天制热循环,适用于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热湿分别处理的小型中央空调机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I.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依次串联的冷凝器(3)、第一膨胀阀(5)、第一单向阀(4)、第一蒸发器(8)、第二蒸发器(9),以及连接在压缩机(1)、冷凝器(3)和第二蒸发器(9)之间的四通换向阀(2);
II.溶液再生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浓溶液容器(6)、溶液泵(11)、第一喷淋装置(12)、稀溶液收集容器(7)、第二喷淋装置(13),以及连接在溶液泵(11)和第一蒸发器(8)之间、稀溶液收集容器(7)和第二喷淋装置(13)之间的溶液热交换器(10);
III.置于第一蒸发器(8)前端的空调送风机(15),置于第二喷淋装置(13)上方的再生风机(14);
所述的第一喷淋装置(12)设置在第一蒸发器(8)的上方,稀溶液收集容器(7)置于第一蒸发器(8)的下方,第二喷淋装置(13)设置在冷凝器(3)的上方,浓溶液容器(6)置于冷凝器(3)的下方;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在第一膨胀阀(5)和第一单向阀(4)位置并联有第二膨胀阀(16)和第二单向阀(17),且设置方向相反。
图中→表示制冷工况,表示制热工况。
夏天制冷过程如下:空调送风机(15)将室外空气送入第一蒸发器(8)区域,与第一喷淋装置(12)喷下的浓除湿溶液进行热质交换,交换过程中浓除湿溶液吸收送风中的水分而释放出结合热,结合热不断地由第一蒸发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蒸发冷却带走。经过除湿的送风再经过第二蒸发器(9)的进一步冷却后送入空调房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