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车中柱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0073.0 | 申请日: | 200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1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屠振涛;狄成林;白昆程;张东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5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中柱,特别涉及一种轿车中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轿车的速度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就是发生碰撞意外几率的增加,给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汽车的安全性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生产商将一系列的诸如预紧式安全带,防锁死刹车系统(汽车生产商ABS)、电子稳定装置(ESP)、安全气囊等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以平面交叉为主,根据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汽车侧面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31.65%,严重受伤人数占30.15%,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正面碰撞事故相应的数据。因此,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侧面碰撞法规。
国内轿车行业随着相应侧碰法规的出台,以及用户对车身安全结构要求的提高,提供车身中柱安全结构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轿车中柱不但支撑车顶盖,还要承受前、后车门的支承力,同时还形成了门框。在中柱上还要装置一些附加零部件,如前排座位的安全带,以及电线线束。现有轿车中柱大多包括中柱内板和中柱外板,通过焊接形成中柱。轿车中柱横截面形状是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工艺复杂。并且由于现有轿车中柱只采用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因此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都不能满足侧面碰撞带来的冲击力。
因此,在轿车中柱结构中如何增强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解决侧面碰撞安全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轿车中柱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解决侧面碰撞安全。
具体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轿车中柱,包括侧围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上的中柱内板,还包括至少一个中柱加强板;所述中柱加强板安装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
所述中柱加强板具体为第一中柱加强板和第二中柱加强板;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安装在侧围外板上;所述第二中柱加强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上。
所述中柱加强板采用含磷钢板材料。
所述中柱加强板采用B250P1材料。
所述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呈“n”形或“几”字形。
所述中柱内板横截面呈“几”字形。
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为“工”字形结构。
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筋板。
所述第二中柱加强板底部宽度大于其上部宽度。
所述第二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呈“n”形,所述横截面至少具有两个凸台。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轿车中柱,在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加装了至少一个中柱加强板,这样就增强了轿车中柱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侧面碰撞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轿车左中柱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左中柱内板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左中柱内板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左中柱内板横截面剖视图;
图5本发明左侧围外板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左第一中柱加强板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左第一中柱加强板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左第一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左第二中柱加强板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左第二中柱加强板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左第二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轿车中柱,增强了中柱的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
由于轿车总柱分为左中柱和右中柱,并且左中柱和右中柱为左右对称结构。所以下面以轿车左中柱为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该图为本发明所述轿车左中柱爆炸图。
本发明所述轿车左中柱包括左侧围外板1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围外板1上的左中柱内板2;所述左中柱加强板安装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是在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安装两个左中柱加强板,分别为第一中柱加强板4和第二中柱加强板5。由于本发明在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加装的加强板,因此增强了轿车中柱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
第一中柱加强板4和第二中柱加强板5可以采用焊接的安装方式固定在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与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轿车中柱,左中柱和右中柱为左右对称结构,下面以左中柱为例进行说明,所述轿车中柱可以采用顺序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低交流损耗热屏蔽的设备和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显示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