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水排污泵中叶轮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0267.0 | 申请日: | 200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开利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4 | 分类号: | F04D2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8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 排污 叶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排污泵,尤其涉及该潜水排污泵中叶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潜水排污泵最早由瑞典(Sterbery-Flygt)公司在1956年研究成功,主要用于污水泵站中。该泵结构上有两个特点:(1)品种规格齐全。(2)采用双流道叶轮,既抗堵塞、防缠绕,又易平衡,运行平稳、可靠性高。(3)保护设备齐全,内部装有:定子绕组中的热过载保护器、油室内的进水保护器(油水探头)、电机腔下端装进水保护器(浮子开关)等。(4)提供自动耦合安装和自控装置等成套设备。
由于以上结构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潜水排污泵最大的性能特点:能有效的通过泵口径的5倍纤维物质及直径约为泵口径50%的固体颗粒、运行平稳可靠,安装方便。这种特点应用到化工、石油、采矿、市政、工程、工业建筑和排送带固体颗粒以及各种长纤维的污水、废水、雨水和城市污水等方面均起的了很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
由图1、图2可见:现有潜水排污泵中的叶轮1采用的是双流道,叶片11数少,只有两片,同时有效流道(MOPM)短,而非有效流道(MNP)很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流道(MOPNM)的一半以上,非有效流道段的叶片失去了对液体的控制,使得叶轮的效率低,叶轮对介质的作功少,从而造成整个机组的效率较低,扬程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场合需要既能排送污水,扬程又要较高的潜水排污泵,显然用传统的潜水排污泵是满足不了以上的要求的。图1中在叶轮1泵进口处有前盖板2。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潜水排污泵中叶轮的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叶轮;所述的叶轮的叶片数量在5-8片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继承了传统排污泵输送污水的特点,同时又满足了高扬程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潜水排污泵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叶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叶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3、图4可见:本发明包括:叶轮10;所述的叶轮10的叶片101数量在5-8片之间;
所述的叶片101是5片;
所述的叶片101是8片;
所述的叶片101是6片。
对于潜水排污泵,本发明改进了传统的双流道叶轮,改用多叶片叶轮,随着叶片数的增多,叶片间的间距变小,有效流道(MOPM)变长,而非有效流道(MNP)变短,液体在有效流道段受到严格的约束,只能沿着叶片间隙从旋转的叶轮中流出,液体相对运动流线和有效流道段叶片形状基本一致,从而叶轮的效率高,对介质的作功大、扬程高。同时考虑到输送污水的特性,为了防止介质中杂质的堵塞和缠绕,叶轮同时取消了前盖板,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它的杂质过流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开利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开利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潘立酮软胶囊组合物
- 下一篇:蜂窝按讲业务的话语权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