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清防蜡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30443.0 申请日: 2006-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1131073A 公开(公告)日: 2008-02-27
发明(设计)人: 翁天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B37/06 分类号: E21B37/06
代理公司: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余明伟
地址: 200235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油井 清防蜡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采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在油井进行清防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有益活动如降解原油和/或代谢产物如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醇等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及代谢产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目前已形成了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两大系列。微生物清防蜡单井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菌液对石蜡的降解作用和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表面活性,防止或减缓生产油井井筒结蜡的技术。

王541地区位于东营牛庄洼陷东南缘,为一构造线与断层线斜交的单斜构造。王541断块的30口油井,平均孔隙度1812%,原始地层压力42162~48176MPa,压力系数1137~1156,原油粘度8113~2013mPa·s,凝固点32~37℃,含蜡量10%~35%。原油物性为低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油藏地质条件为高压低渗透。整个区块由于低液量、低含水、高含蜡,井筒结蜡严重,尤其在冬季结蜡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生产。仅2002年蜡卡造成的躺井就有18井次。近几年该区块的常规维护是围绕结蜡展开的,主要有地面配套工程改造、掺水、热洗、检泵等措施,其中热洗周期在15~20天之间,2002年高压锅炉车热洗720井次。因此急需费用低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防蜡新技术来接替热洗措施,以保证油井生产正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内微生物清防蜡方法,该种方法降解石蜡,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阻止蜡晶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井清防蜡方法,该方法是在油井内定期投加微生物菌种组群,该微生物菌种组群为F18菌组,其主要包括6株细菌,分别为BS26、B1021、A321、TH121、B923和N5。

上述6株细菌为杆状、短杆状,以石蜡为唯一碳源生长,可降解石蜡,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阻止石蜡结晶,延缓石蜡析出,实现井筒防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选取的油井经微生物处理后,部分油井载荷与电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该区块30口试验井中,载荷明显下降的有19口井。其中二类的王542235井载荷由施工前的82133/56115kN下降至59117/43157kN,降幅达到2811%;三类的王5422X10井载荷由66192/40188kN下降至53113/40171kN,二类的王542220井载荷由70159/43178kN下降至47190/42136kN,三类的王54224井载荷由61131/43169kN下降至52102/38129kN,其余油井的载荷降幅也达到10%左右。结果表明,经F18菌组作用后的王541块原油凝固点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15℃,最高下降了7℃(W5432X1井),说明筛选的F18菌组对该区块原油有较好的降低凝固点和粘度的效果,可以用来进行微生物单井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微生物清防蜡先导试验:

为了了解F18菌组的清防蜡效果,在王541区块选取王54229、王54326、王544共3口试验井,定期投加菌种而不热洗。2002年11月15日对所选取的这3口井进行连续热洗,每口井用20m3热水彻底清除环空内的死油及井筒内的石蜡。2002年11月18日首轮施工,加剂周期为15天,这3口井免热洗,正常生产3个月,在这3个月期间载荷、电流平稳且稍有下降,生产状况平稳。截止2003年8月,共计进行了15轮施工,3口油井均未因结蜡上井下作业。其中的王54229井2002年4月1日上作业时发现油管结蜡严重,而2003年2月3日断脱后上作业时未发现油管内有结蜡。王54326井于2003年2月18日检泵上作业,也未发现有结蜡现象。这说明微生物防蜡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整体治理设计及实施情况:

王541区块共33口井,设计在32口井实施微生物防蜡。32口井分为三大类,一类施工井5口(包括3口先导试验井),只加微生物免热洗;一类施工井5口,热洗再加微生物,热洗周期为60天;三类施工井22口,热洗并加微生物,热洗周期为45天。取王543井作为效果对比井,该井彻底热洗后即不加药也不热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