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容分发网络的路由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0997.0 | 申请日: | 2006-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邱进冬;邓飞;徐洪波;姚云平;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H04L12/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3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容 分发 网络 路由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分发网络的路由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点重叠内容分发网络的路由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流媒体业务的发展,内容分发网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电信的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承载了部分的VNET流媒体业务,接入的服务供应商SP在系统中主要提供WMV格式的流媒体文件,用以支持点播业务和少量直播业务,下载业务正准备开展中。
然而,目前电信的CDN系统承载的业务发展并不理想,现有的CDN系统没有被用足用好。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影视类的SP以及其他SP没有接入到电信的CDN系统当中,而且各节点的CDN系统存储资源平均只利用了一半左右,均还有较多剩余,还可承载更多的流媒体内容;同时各节点的并发数量非常少,离系统的警戒线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电信与各地方的CDN系统也还没有做到互联互通。
业务品种少和用户并发数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对现有业务和内容的不满足。一方面,目前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都相当单一,对用户的吸引力和黏着力不大,需要大力拓展和业务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思考现有CDN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升级或改造,使得CDN系统可以承载更多类型和更复杂的业务应用。
总结而言,CDN网络目前主要存在下述的问题,包括系统管理性、不同厂家设备的互通性及业务实施等方面,具体表现在:
1)业务模式单一:业务量主要来自直播,点播所占比例较少;只支持流媒体和下载业务,不支持Web cache、P2P等业务;除承载业务模式外,需要扩展托管(自营)业务模式。
2)SP接入:接入灵活性不够;接入周期较长;SP自服务功能不够。
3)业务运营:面向业务的统计功能较少。
4)网络结构和业务流程不够合理:负载均衡健康检查不完善、策略单一,DNS机制造成的跨省服务问题;适应于省网互通,需要实现逐级分发和主机未命中处理的流程;
5)管理支撑系统功能不足:对多厂商设备互通性不好;内容管理功能不足,多片库管理存在问题,内容统一管理、分发、访问统计问题;管理支撑系统的一用性问题。
在内容分发技术中,另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是P2P技术,但是单纯的P2P网络同样存在着下述的问题:
1)可管理性:在实际应用方面,P2P的运算结构容易引发错误和故障。例如,在P2P网络中,用户可能会突然关闭其它人正在访问的电脑设备。还有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使用便携的笔记本电脑,很可能当带有非常重要数据的笔记本电脑离开公司的内部网络,就会出现其他人无法访问的尴尬局面。P2P网络给了用户更多的自由,但是这也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困境。可以想象,缺乏管理的P2P网络将会成为病毒、不法内容以及非法交易的温床。
2)安全性:物理和逻辑安全是P2P模式所要关心的重点问题。公司用户理所当然地将他们的服务器放置在安全地点,同时使用安全软件进行保护。但是桌面电脑往往安全级别较低。如果将办公场所内的所有桌面电脑通过内部P2P网络进行互联,将大大增加不安全隐患--黑客可以只要访问其中一台电脑,就可以在整个网络中畅通无阻。
3)成本问题:商业应用的开发人员需要仔细的检测企业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服务器资源和带宽。P2P模式则减少了这种仔细设计的可能性,而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带宽、服务器资源和分布式存储的需求。尽管理想中的P2P模式会将数据存储在消费者的客户端系统中,这样在实际的应用中就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一样都拥有所需数据的备份。此外,P2P模式的应用越多,那么就必须拥有更快的硬件性能和更大的存储容量。而上述问题可能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抵消了原来P2P可以减少服务器端费用支出的优势。
能源的消耗也是个问题--在P2P模式中,客户系统将需要24小时的不关机运行--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导致P2P解决方案的总体成本增高。虽然P2P系统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可能比服务器的价格要低,但专家指出,P2P模式的真正成本支出在于规划和管理。
4)网络带宽问题:由于P2P网络的用户众多,当某个用户进行搜索时,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搜索结果。而除了少数有用的信息以外,其他大多数的信息可能都属于垃圾信息。用户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在P2P使网络变得空前活跃的同时,将大量吞噬网络带宽。特别是在大多数用户更喜欢传送大体积的MP3文件、视频文件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在我国,网络带宽较窄成了P2P应用难以逾越的障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思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粘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吸气式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