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1078.5 | 申请日: | 200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甘靖戈;杨银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20024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装置一般都配置了防止电梯超速运行的部件,包括检测电梯超速状态的检测部件和对电梯实施减速的动作部件。检测电梯超速状态的部件一般都采用限速器,其辅助部件为限速器缆索和缆索张紧装置。限速器缆索和轿厢相连,把轿厢运行的速度传递到限速器上,缆索张紧装置用来防止缆索在电梯运行时晃动,碰撞井道内部件,或者导致限速器或其它相关部件误动作。
现有的电梯装置的限速器及其缆索张紧装置都配置在导轨(轿厢导轨或对重导轨)的一侧,用铰接的杠杆或独立的导轨引导其运动。在无机房电梯中,尤其是小规格的无机房电梯,轿厢面积很小,导轨侧面和升降通道内的部件或升降通道壁的距离很小,采用这样的布置就很困难。通用的处理方式是,电梯采用背包式的结构,轿厢导轨布置在升降通道后部,轿厢的一侧,轿厢导轨离升降通道前侧的距离可以显著增大,从而可以方便地布置限速器及其缆索张紧装置。
但是背包式电梯存在一些基本构造上的问题,例如,轿厢导靴载荷很大,因而一般必须采用滚动导靴,成本较高;电梯长期不运行(如在夜间)后,滚动导靴与导轨接触受力的外层橡胶会产生短时间的变形,电梯在刚开始运行时舒适感会明显下降。其它问题还有,导轨受力变大,因而需要采用较大规格的导轨,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它能保证导靴和导轨上的偏心力小,同时简化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的导向结构,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轿厢,安装有驱动滑轮的驱动装置,对重或缆索张紧装置,联接轿厢和对重或缆索张紧装置的缆索,监测轿厢速度的限速器,传递轿厢运动的限速器缆索,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引导轿厢和对重移动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容纳轿厢、驱动装置、对重或缆索张紧装置、缆索的升降通道,其中,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布置在升降通道的下端,以轿厢或对重导轨为引导导轨。
采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对于小规格的电梯,也能把轿厢导轨布置在轿厢中心,保证导靴和导轨上的偏心力小,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导靴和导轨获得很高的乘坐舒适感,同时简化了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的导向结构,降低了成本,并使得电梯的机械系统结构布置更加自由,减小土建尺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在升降通道内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升降通道内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一种典型的平面布置方案;
图4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梯装置包括轿厢1,驱动装置2。在驱动装置2上安装有驱动滑轮3。还包括对重或缆索张紧装置4,联接轿厢1和对重或缆索张紧装置4的缆索5,监测轿厢1速度的限速器6,传递轿厢1运动的限速器缆索7,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8,引导轿厢1移动的轿厢导轨9a,引导对重移动的对重导轨9b,容纳轿厢1、驱动装置2、对重或缆索张紧装置4、缆索5的升降通道10。
电梯驱动和运行载客部分与普通电梯基本相同,限速器6通过其侧面安装在轿厢导轨9a的上端的侧面,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8安装在升降通道底部的轿厢导轨9a侧面,并以轿厢导轨9a为其引导导轨,限速器缆索7的垂直部分分布在轿厢导轨9a的两侧。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限速器6通过其底面安装在导轨9a顶端的安装座上,其它部件的安装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参见图3,在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平面布置中,轿厢导轨9a的中心线和两个轿底反绳轮11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两个轿底反绳轮11的中心线基本通过轿厢1的重心,轿厢1偏载极小,因而相关部件的受力改善,乘坐舒适感提高。轿厢导轨9a的后侧都分布有缆索5(结合图1、2),前侧离升降通道10壁和轿厢门机较近,所以前后位置都无法布置限速器6和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8。限速器6依靠其侧面夹持在轿厢导轨9a上。结合图4所示,在升降通道10底部,限速器缆索张紧装置8的侧面具有一导向结构,在轿厢导轨9a或对重导轨9b两侧面上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1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管历史数据的多表格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用于浸渍钡钨极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