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EMO有机载体的微生物厌氧导流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2014.7 | 申请日: | 200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华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雨湖区创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祝安 |
地址: | 411102湖南省湘潭市潭邵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emo 有机 载体 微生物 导流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EMO有机载体的微生物厌氧导流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含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厌氧处理装置及其应用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生物滤器(AF)、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BF)、厌氧导流反应装置(ABR)、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等。ABR反应器全称为厌氧导流反应装置,是美国Mccarty教授于1982年开发的一种高效节能厌氧装置。1983年他又将上、下流室等宽的厌氧导流反应装置改造成上流室宽、下流室窄的新型ABR反应器,并在折流板末端设置导流折角。厌氧导流反应装置的特点是在反应器内沿水流方向设置多层隔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先升流后降流,类似厌氧污泥床的单元。在各反应室内,水力特性接近完全混合式,而在整个反应器中则类似于推流式。废水进入反应室沿导流板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到去除。借助废水流动的作用,反应室中的污泥上下运行,由于导流板的阻挡作用和污泥的自身沉降性能,大量厌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内。它的不足之处是:当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时上述设备完全失去处理作用。这类废水广泛分布于石油化工废水、有机合成废水、焦化废水、制药废水、发酵废水、啤酒废水、印染废水、味精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淀粉废水、电镀废水、放射性废水、冶炼废水、纺织废水、化纤废水、养殖业废水、畜牧业废水等。如果要将上述废水完全处理到达标排放标准,必须采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采用(EMO)高效复合菌再植技术,EMO即Efficient MicroOrgnism。另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389888Y的“复合结构厌氧反应器”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结构特点在反应器底部布置有布水器,布水器上方布置有三相分离器,在布水器及三相分离器之间布置有填料载体层。这种结构的厌氧反应器可以限制底部污泥层的膨胀及上浮流失,并可以提高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但该实用新型专利结构复杂,对来水系统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运行难以准确控制,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EMO有机载体的既有较高的污水处理效率又只有较低的运行费用且操作控制容易、结构简单的高效微生物厌氧导流反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EMO有机载体的微生物厌氧导流反应装置,它主要包括反应器,设置在反应器内的隔板及其通道,其中隔板之间的通道内设有若干导流板及反应区,导流板的下端设开式导流折板,导流折板与导流板成120°-135°折角布设,所述反应区内设有EMO有机载体。
为了实现结构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
反应器的外侧壁中上部两侧设有废水进口和废水出口。
于通道底部对应设有排污口。
导流折板的延伸端部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为80-150毫米,距反应器侧壁或隔板的距离为80-150毫米。
导流板及反应区至少为6-15个。
所述EMO有机载体上固化有EMO高效复合菌。
本发明采用EMO高效复合菌固定于微生物厌氧导流反应装置的EMO有机载体上的技术解决方案,克服了现有处理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难度高,无法降解工业废水的难题。使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1)结构简单,易维护,故障率较低,投资成本少,运行效率高。(2)有机固化载体品种齐全,能适应有毒环境,工作方式多样,既可分工又可合作,取材广泛,针对性强,能使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3)高效微生物(EMO)品种分解力特别强,高分解力菌种构成的分解链,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使污泥大幅降低。(4)降低了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5)脱色处理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6)消除COD、BOD、氨氮、硫化物、磷等污染速度快且强。(7)无剩余污泥产生。(8)适应环境能力强,在高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高氨氮环境下还能正常工作。(9)利用载体再植,使污水中油水分离。(10)可生物脱色。(11)污染物去除能力达95%以上。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通道、反应区和载体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华,未经陈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2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