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称储能式汽车防坞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4775.4 | 申请日: | 200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滕世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世进 |
主分类号: | B62D63/00 | 分类号: | B62D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储能式 汽车 机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防坞机构,特别是一种对称储能式汽车防坞机构。
技术背景
现有的常态双轮驱动汽车普遍采用应急变为四轮驱动的办法来增强防坞功能,常态四轮驱动的汽车再无其它防坞技术措施。而轮驱动产生的动力只是水平方向的,要使汽车逸出坞坑必须攀爬坞坑的前沿或后沿。然而坞坑的前后沿往往是很陡的,攀爬不成功反而会使坞坑越来越深,坞坑沿越来越陡,使车辆彻底失去自行摆脱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储能机构产生垂直方向的策动力,使被坞车辆产生垂直方向的谐振,从而使车辆产生纵向跃动,产生向上的加速度,配合车轮水平驱动,使车身跃出坞坑,达到汽车防坞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采用偏心轮结构的对称储能体转动时产生的垂直方向的离心力使整个机构产生垂直方向的升力和压力提供策动力施加于汽车底盘和减振板上而使其产生垂直方向的谐振,继而带动汽车整个车身产生垂直方向的跃动,产生向上的加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被坞车辆产生垂直方向的谐振,从而使车辆产生纵向跃动,产生向上的加速度,配合车轮水平驱动,使车身跃出坞坑,达到汽车脱坞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汽车底盘(1)、基座(2)、动力轮(3)、右齿轮(4)、动力轴(5)、动力齿轮(6)、左齿轮(7)、左向轴(8)、左向轴承A(9)、对称储能体A(10)、左向轴承B(11)、右向轴承B(12)、动力轴承(13)、对称储能体B(14)、右向轴承A(15)、右向轴(16)、减振板(17)、车轮(18)。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动力轴(5)、右向轴(16)及左向轴(8)分别通过动力轴承(13)、右向轴承A(15)和右向轴承B(12)及左向轴承A(9)和左向轴承B(11)联结在基座(2)上;动力轮(3)、动力齿轮(6)与动力轴(5)连结;右齿轮(4)与右向轴(16)连结;左齿轮(7)与左向轴(8)连结;右齿轮(4)及左齿轮(7)分别与动力齿轮(6)啮合;对称储能体A(10)连结在左向轴(8)上,对称储能体B(14)连结在右向轴(16)上。当动力源将转动力矩施加在动力轮(3)上时,动力轮(3)就会旋转,通过动力轴(5)带动动力齿轮(6)旋转。由于右齿轮(4)、左齿轮(7)与动力齿轮(6)的啮合及换向作用,右齿轮(4)和左齿轮(7)就会互为逆向等速旋转,并分别通过右向轴(16)和左向轴(8)带动对称储能体B(14)和对称储能体A(10)互为逆向等速旋转。由于对称储能体A(10)和对称储能体B(14)采用偏心轮结构,因此在转动时就产生法向离心力;由于对称储能体A(10)和对称储能体B(14)采用水平反向安置方式,因此,当二者等速且互为逆向旋转时在水平方向上离心力分量因方向相反而在机构系统内相互抵消,而垂直方向的离心力却能同向迭加,使整个机构产生垂直方向的升力和压力。由于基座(2)与汽车底盘(1)相连结,基座(2)就会将机构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升力和压力提供策动力施加于连结在汽车底盘(1)上的减振板(17)而使其产生垂直方向的谐振,继而带动包括汽车底盘(1)、车轮(18)在内的整个车身产生垂直方向的跃动。当整个车身向上跃动时,一方面使车身产生了向上的加速度,一方面又以减小了车轮(18)对地面的摩擦力,此时车轮(18)转动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与垂直谐振产生的向上的加速度合成一个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的加速度,使车身攀爬出坞坑而实现防坞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世进,未经滕世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47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特别干爽发感的护发清洁配方
- 下一篇:一种单片定位索具的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