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管倒角工艺及其加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5595.8 | 申请日: | 200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苗军胜;张义兵;王积诗;于尚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5/162;A61M5/32;B24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管 倒角 工艺 及其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生产工艺及其专用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针管倒角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医用注射针针管、输液针针管等前端为尖劈斜面,用于注射穿刺;另一端为直面,用于安插固定于针柄中。由于针管尾端面为直面,加工面不够光滑,有的不可避免地有毛刺存在,这样安插固定于针柄时就会大大影响制造质量。目前,人们大多是从安装工艺上加以改进,以改进针管和针柄连接固定的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我们还知道,针管尾端直面倒角后,表面会光洁平滑,又可以有效的去除毛刺,便于针管和针柄连接固定。而针管尾端面的倒角工艺及其加工设备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序合理、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针管倒角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管倒角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a、将针管放置在由夹板形成的V型夹槽中,针管靠自身重力下落在分度圆盘的凹形槽中;b、分度圆盘与其下方的胶制弧型板相接,通过分度圆盘的转动将针管送入弧型板和其上方的胶制滚轮之间,滚轮与弧型板夹持针管;c、通过滚轮转动,滚轮与弧型板摩擦夹持向前移动针管,并带动针管自身转动,针管略向前下方的砂轮倾斜;d、与上步同时,位于弧型板前下方、与滚轮轴线垂直的砂轮旋转,针管尾端与砂轮外圆接触,砂轮将针管尾端磨出所需的角度,实现针管尾端直面倒角。
本发明一种针管倒角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夹板形成的V型夹槽、表面带有凹形槽的分度圆盘、胶制弧型板、胶制滚轮、可调角度的工作台、砂轮,V型夹槽底部与具有凹形槽的分度圆盘相接,分度圆盘与胶制弧型板相接,弧型板的上方为胶制圆形滚轮,夹板、分度圆盘、滚轮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弧型板的前下方为砂轮,其安装的轴线方向与圆形滚轮的轴线垂直,通过分度圆盘的转动将针管送入弧型板和其上方的胶制滚轮之间,滚轮与弧型板夹持针管,带动针管自身转动并向前移动,针管尾端与砂轮外圆接触,实现针管尾端直面倒角。
本发明可实现针管尾端直面倒角,倒角尺寸准确、光滑、均匀,工序合理、工艺简单、工效高、成本低、加工质量好。其专用的加工设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与上述工艺要求相一致,其工作安全可靠,设备耗能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夹板,2.V型夹槽,3.分度圆盘,4.弧型板,5.滚轮,6.工作台,7.砂轮,8.砂轮升降装置,9.电机,10.电机,11.支架,12.工作台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针管倒角工艺,其工序包括:a、将针管放置在由夹板形成的V型夹槽中,针管靠自身重力下落在分度圆盘的凹形槽中;b、分度圆盘与其下方的胶制弧型板相接,通过分度圆盘的转动将针管送入弧型板和其上方的胶制滚轮之间,滚轮与弧型板夹持针管;c、通过滚轮转动,滚轮与弧型板摩擦夹持向前移动针管,并带动针管自身转动,针管略向前下方的砂轮倾斜;d、与上步同时,位于弧型板前下方、与滚轮轴线垂直的砂轮旋转,针管尾端与砂轮外圆接触,砂轮将针管尾端磨出所需的角度,实现针管尾端直面倒角。
本发明V型夹槽的夹板角度是可调节的,以使其组成的V型夹槽底部形成不同的间隙,以适应不同直径针管的下落。分度圆盘可更换,其不同的凹形槽适应不同直径针管的排列和传送。滚轮上下可调节,使其与弧型板之间形成不同的间隙,以适应不同直径针管的转动和传送;工作台面和砂轮都是可调节的,以便于为不同直径针管加工出所需的角度。本发明倒角加工针管直径范围为0.3-1.6mm。
本发明针管倒角是在专用设备上进行,专用设备主要组成、结构如图1、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55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