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6892.4 | 申请日: | 200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郭书海;李刚;叶汉峰;李凤梅;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危险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废物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
技术背景
在现有技术中,固化作为一种危险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废弃物固定或包容在坚固的固化体中,降低和消除有害成分的溶出特性。该方法最初可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处置,例如,美国在处理低水平放射性液体废物时,先用蛭石等矿物进行吸附,或者先用普通水泥将其固化.然后再进行填埋处置。在欧洲,放射性废物基本上是先用水泥固化,再用惰性材料包封,之后另行处理。
进入60年代末,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危险废物固化用材料如水泥等逐渐得到应用。但需要使用水泥量大,致使废物增容比较大,给后续的运输与处理带来困难,也极大地提高了处置费用。由此,逐渐开展对固化材料的研究,相继开发了以沥青和脲醛树脂等高分子有机物为基材的固化技术。此类固化技术的优点是与废物的相容性更高,增容比相对较小,而且固化体的重量也较轻。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专利报道向水泥中添加硅酸钠,可以使水泥固化产生更好的效果。另外,又开始出现以有机聚合物为基材的塑料固化和利用水泥、粉煤灰、石灰及粘土混合处理废物的技术。
稠油污泥是含油污泥的一种,已经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号),主要来源于稠油产区的罐底油泥以及污水处理产生的含油浮渣,以及部分稠油炼化行业油泥。其中含有的石油类含大量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其毒性大,难以回收处理。目前国内外处理该油泥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前两者的主要步骤有脱水减量化、焚烧、热解吸、药剂清洗、萃取等,或是直接处理油泥中的有机物,或是回收了油泥中的部分有机物,后者主要是采用高效微生物降解石油烃。但处理的时间较长,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危险废物的稠油污泥,将其热馏处理后沥青化产物作为固化材料,处理其他危险废物的方法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一种危险废物处理另一种危险废物的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固化材料:取稠油污泥为物料,置于热馏反应釜中,在100-160r/min搅拌条件下,以1-3℃/min速度加热物料,在减压条件下进行蒸馏,首先蒸馏出稠油污泥中所含的水分和轻质油,冷凝回收;其次,向反应釜内的物料中通入空气,将物料中所含的饱和烃、芳烃、胶质氧化并转化成沥青质;反应釜温度达到330-360℃时停止加温、减压,继续搅拌,保持釜内温度在180-240℃,获得固化材料;
2)固化危险废物:将所需固化处理的危险废物进行粉碎性预处理,然后与步骤1得到的固化材料合在一起进行固化;其危险废物与固化材料的重量比为1∶3-1∶10。
步骤2所述固化是将处理后的废物加入处于保温状态、盛有固化材料的热馏反应釜内,搅拌使其在固化材料中均匀分布,冷却后将反应釜内物质取出成型。
步骤2所述固化危险废物可采用浇筑方式包固。
所述的危险废物为重金属危险废物或不含有机溶剂的危险物质。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方法提出用一种危险废物处理另一种危险废物。
2.采用本发明可充分利用油泥中各种有价值组分,将重质油泥和所固化的危险废物彻底无害化。
3.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大大降低油泥和其他废物的处理成本。
4.危险废物采用本方法处理后具有长期稳定性,并且固结性能好,后期危险物浸出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稠油污泥制备沥青化产物固化工业Cr渣
1)制备固化材料:取6kg稠油污泥,其中:稠油污泥的油、水、泥含量分别为33.8%,59.7%,6.5%。进行脱水,将脱水后的稠油污泥置于间歇式热馏反应釜中,采用可控搅拌器以100r/min的速度对其进行机械搅拌,同时使用恒温加热套对热馏反应釜以1℃/min速度加热,并且反应釜内残压为98Kpa,当温度到60℃时接通冷凝水,首先蒸馏出稠油污泥中所含的水分和轻质油,并将其回收;而后,向反应釜内的物料中通入空气,将物料中所含的饱和烃、芳烃、胶质氧化并转化成沥青质;当反应温度达到350℃时,停止加温、减压,继续搅拌,保持釜内温度在190-195℃,此时反应釜内获得固化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6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