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48431.0 | 申请日: | 200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炎;史松霞;张京诚;安雷超;张阗;常煜璞;王玉国;孟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B21D3/02;F16C13/00;F16C13/02;F16N11/00;F16J15/00;B23P2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矫直机 支撑 滚轮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直机用支撑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高精度铝带箔拉弯矫直机组是带材精整矫直的关键设备,也是提高带材板形与表面质量的最有效设备,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较为普及。目前,国内高精度铝带箔拉弯矫直机用支撑滚轮组合结构主要由德国INA公司生产,为降低成本,各企业均在寻求国产化设备。本项目研制的高精度铝带箔拉弯矫直机用支撑滚轮组合结构,由于其对密封、旋转精度等要求较高,加工难度大,国内在矫直机用支撑滚轮组合结构的设计和制造上尚无成熟技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通过优化选型,采用多重密封和轴径油路自润滑,有效保证了回转精度和技术要求,满足了高精度铝带箔拉弯矫直机组的精确支撑。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其主要由滚针轴承组件,推力轴承组件和润滑系统构成,推力轴承组件与端盖、滚针轴承组件组成多重密封结构。
所述的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其滚针轴承组件由轴、轴套、滚针保持架和滚针组成,滚针通过滚针保持架安装在轴和轴套中间。
所述的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其推力轴承组件由推力圈I、推力圈II、钢球保持架和钢球组成,推力圈I通过紧配合固定安装在滚针轴承组件的轴套上的卡槽内,推力圈II安装在滚针轴承组件的轴上,钢球通过钢球保持架安装在推力圈I和推力圈II之间,推力圈II的内径上加工有一沟槽,沟槽内装置一O型密封圈。
所述的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其润滑系统,在滚针轴承组件的轴一端上加工一中心盲孔,并与对应于滚针的径向孔连通,中心盲孔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压配式压注油杯。
所述的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其多重密封结构是由机械迷宫式回路密封和O型圈密封组成,机械迷宫式回路密封是由推力轴承组件的推力圈II与固定安装在滚针轴承组件的轴套上的端盖构成;O型圈密封即装置于滚针轴承组件的轴与推力轴承组件的推力圈II之间的O型密封圈。
所述的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其装配的工艺过程为:
先将安装在滚针保持架上的滚针装配在轴上,并把在一端卡槽内装有一推力圈I的轴套对应安装在滚针上;然后把另一推力圈I安装在轴套的卡槽内,并把安装在钢珠保持架上的钢珠分别放置于推力圈I的外侧,再将装有O型密封圈的两个推力圈II分别装置于钢珠的外侧;最后将端盖安装在轴套端部卡槽内,并将压配式压注油杯安装在轴的中心盲孔的端部。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该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由于采用滚针轴承与推力球轴承的组合,实现了高精度铝带箔拉弯矫直机用支撑滚轮组合结构在有限的结构空间内既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力又能承受一定的轴向力;采用机械迷宫式回路密封、O型圈密封,保证了防尘、防油密封要求;同时其润滑方便,旋转精度高,便于维护。此技术填补了我国在矫直机用支撑滚轮组合结构的设计和制造上的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该矫直机支撑滚轮组合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轴;2-轴套;3-滚针保持架;4-推力圈I;5-钢球保持架;6-推力圈II;7-端盖;8-O型密封圈;9-压配式压注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8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