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48432.5 | 申请日: | 200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史松霞;赵广炎;王玉国;孟曙光;张阗;常煜璞;宋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4 | 分类号: | F16C33/6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列 薄壁 轴承 二合一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一般采用单个独立的套圈的加工方法加工成型,由于生产中薄壁轴承套圈淬火时较易翘曲变形,影响后续加工成品的质量和精度,故常常在加工的薄壁轴承套圈毛坯下端增加一辅助料头,待初次精加工后再切割除去料头,从而减小变形,但这种方法在减小变形量的同时,导致了原材料的大大浪费,生产效率也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其采用两个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合体加工的方法,解决了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淬火时易翘曲变形的问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先将两个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毛坯料整体装夹在车床的卡盘上,车削其内圆、外圆、端面、倒角,然后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进行磨削加工,加工后将两个轴承套圈切割分离。
所述的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其加工工艺过程为:锻造初步成形的毛坯原材料先一端装夹定位,车削另一端端面、内径表面、外径表面并进行倒角处理;然后换位装夹定位,车削端面、内径表面、内径沟道并进行倒角处理:然后再经过热处理,热处理后进行磨削精加工;最后沿切断口处切断,并精加工切断口断面,进行时效处理。
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
该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该方法相当于增加套圈淬火时的宽度,既减小了淬火时的翘曲变形量,又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同时因两个套圈合体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在实际生产中,一窄系列薄壁轴承外圈外径φ345mm,宽度18mm,有效壁厚4mm。单个加工淬火后翘曲1.8mm,采用二合一加工法淬火后翘曲0.5mm。正常车加工两件该轴承套圈外径需时1.5小时,采用二合一加工法需时0.6小时;正常粗磨两件该轴承套圈外径需时2.4小时,采用二合一加工法需时1.5小时;效率提高了将近一倍。采用增加辅助料头法两件该轴承套圈淬火时需要宽度为59.8mm,采用二合一加工法为42.5mm,由此推到锻件,其原材料的利用率将提高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二合一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01-轴承套圈;02-切断口;03-轴承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该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二合一加工方法,其方法是指两个窄系列薄壁轴承套圈毛坯料合体加工成型后,再进行切割分离。其加工工艺过程为:锻造初步成形的毛坯原材料先一端装夹定位,车削另一端端面、内径表面和整个外径表面并进行倒角处理;然后换位装夹定位,车削端面、内径表面、内径沟道并进行倒角处理;再经过热处理,初次精加工各成型面;最后沿切断口(02)处切断,并精加工切断口断面,进行时效处理。从而同时生产出两个轴承套圈(0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8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节式螺旋输送机
- 下一篇:一种无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