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C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8585.X | 申请日: | 200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遂成;陈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375;A61P7/00;A61P3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小伍 |
地址: | 4511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注射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配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维生素C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C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属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在临床应用上,主要有以下适应症: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在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1)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2)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3)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维生素C临床常用制剂有口服制剂及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制剂。但由于维生素C的第2、3碳位的烯醇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被一些氧化性物质选择性氧化成脱氧抗坏血酸。故在生产、贮存、使用等方面,遇光照、热、金属离子等的影响,其制剂易被氧化,其外观性状表现为:色泽变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氧化变质的维生素C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维生素C注射液,由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5~8g/100ml的碳酸氢钠、25g/100ml维生素C和CO2饱和的注射用水组成。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向经过CO2饱和的注射用水中加入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5~8g/100ml的碳酸氢钠、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25g/100ml的维生素C使充分溶解;在灌封后向药瓶中充入N2。
一般情况下,为解决易氧化的药物稳定性,常用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抗氧剂”,来保护“主药”不被氧化。但就维生素C注射液来说,在配制的过程中,单靠加入“抗氧剂”来解决问题,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发明除了利用加入“抗氧剂”来减缓维生素C的氧化外,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在配制时采用的注射用水应是经过CO2饱和的注射用水;(2)配制中,打破了常规使用“抗氧剂”的做法,加入了适量的“碳酸氢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3)在灌封阶段,改变了传统灌封前后的充CO2气体的惯例,而采用了灌封后充惰性气体N2的方法,这样也改变了以往医药生产企业常见的“插花变黄”的现象。
经过三年的试验和留样观察,本发明注射液的配制和生产已很稳定,产品质量经加速实验和长期留样观察,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维生素C注射液”项下的有关规定,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本发明彻底解决了常规生产工艺所得“维生素C注射液”在生产、贮存、使用等方面,遇光照、热、金属离子等影响,被氧化变黄的技术问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合格和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维生素C注射液,由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5g/100ml的碳酸氢钠、25g/100ml维生素C和CO2饱和的注射用水组成。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向经过CO2饱和的注射用水中加入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5g/100ml的碳酸氢钠、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25g/100ml的维生素C使充分溶解;在灌封后向药瓶中充入N2。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维生素C注射液由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6.5g/100ml的碳酸氢钠、25g/100ml维生素C和CO2饱和的注射用水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维生素C注射液由占注射液重量体积比8g/100ml的碳酸氢钠、25g/100ml维生素C和CO2饱和的注射用水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8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胶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