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醋液提取物及其制备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0260.5 | 申请日: | 200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9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472 | 分类号: | A23L3/347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袁木棋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醋液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醋液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配制食品防腐剂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竹子经高温干馏,逐步碳化,其中的部分成分在碳化过程中随水蒸汽馏出,经冷凝,成为竹子碳化馏出液。由于该馏出液含有较多的醋酸,故称为竹醋液。竹醋液有较好的杀菌抑菌作用,但由于其带有浓重的焦烟味,呈深褐色,因而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竹醋液含水量高,杀菌抑菌能力与其它防腐剂比较不够突出,因而也影响其实际应用。
竹子属再生性天然资源,竹子干热碳化得到的竹醋液属绿色化学产品,开展其实际应用的相关技术研究,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竹醋液均具浓重的焦烟味,并呈深褐色。由于有浓重的焦烟味,使其无法在食品加工中应用,也无法在日用化工产品中应用,更不能作为医药原料。而且,直接使用竹醋液杀菌或抑菌,用量较大,杀菌抑菌效果不够突出。
(三)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竹醋液具有焦烟味、杀菌抑菌效果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没有焦烟味、杀菌抑菌效果突出的竹醋液提取物,以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
一种竹醋液提取物,所述竹醋液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竹醋液调节pH至5.5~7.5,于60~85℃、真空度0.09Mpa以上的条件下蒸馏,至馏出体积为原液体积25%~40%后,再调节余下的竹醋液至蒸馏前的pH值,于60~85℃、真空度0.09MPa以上的条件下蒸馏,直至馏出液总体积为原液的50%,所得馏出液即为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所述的竹醋液为高温干馏孟宗竹所产生气体冷凝而成的液体。
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如下:将竹醋液以10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5.5~7.5,于60~85℃、真空度0.09MPa以上的条件下蒸馏,至馏出体积为原液体积25%~40%后,再以10mol/L的HCl溶液调节余下的竹醋液至蒸馏前的pH值,再于60~85℃、真空度0.09MPa以上的条件下蒸馏,直至馏出液总体积为原液的50%,所得馏出液即为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
具体的,所述的方法如下:将竹醋液以10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6.0,于70℃、真空度0.09MPa条件下蒸馏,至馏出体积为原液体积25%后,再以10mol/L的HCl溶液调节余下的竹醋液至至蒸馏前的pH值,再于70℃、真空度0.09MPa条件下蒸馏,直至馏出液总体积为原液的50%,所得馏出液即为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
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可用于配制食品防腐剂。所述食品防腐剂为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配入体积为所述竹醋液提取物10%~30%的生物法生产的食用级乙醇或纯净水混合均匀得到。可用于各种食品的抑菌保鲜,使用时以纯净水稀释,喷在食品上或将食品浸入其中10分钟以上,也可将其配入食品中,任何使用方法最大稀释倍数不能超过150倍。可根据食品脂肪含量的不同,选择不同乙醇含量的产品。高脂肪含量食品选择高乙醇含量的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竹醋液提取物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所述竹醋液提取物与原液比较,焦烟味明显降低,人体感官已无法感知,与国内外所生产的竹醋液及其它衍生产品比较,具有更强的杀菌、抑菌效果;产品色泽微黄色,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等领域,使其应用范围扩大,经济附加值提高;(2)应用所述竹醋液提取物制得的食品防腐剂,抑菌效果突出,其抑菌效果与化学合成的防腐剂相当,且其价格在天然产物为原料的食品防腐剂中最低廉,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领域。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竹醋液提取物制备
竹醋液(浙江安吉县双文竹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下同)测定其pH值,以10mol/L的NaOH溶液调节其pH为6.0,在70℃,真空度0.09MPa的条件下蒸馏,馏出25%原液体积后停止,以10mol/L的HCl溶液调节余下的竹醋液至原pH值,再以70℃,真空度0.09MPa的条件下蒸馏,馏出竹醋液原体积的50%停止,馏出液即为产品,脱除了焦烟味、人体感官无感觉、色泽微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0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