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温自熄灭燃气灶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3513.4 | 申请日: | 200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浙江省杭州市上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熄灭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特别是涉及一种限温自熄灭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在我国的普及率极高,在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烹饪操作都是在燃气灶上完成的,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使得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更清洁更环保,相信人们会更乐意、更多地使用燃气灶。同时,由于燃气灶使用的是一次能源,当天燃气作为燃料而解决了环境污染这个难题后,国家也会提倡多用燃气灶,少用电饭煲、电磁灶、微波炉等使用二次能源的烹饪器具。所以,燃气灶的改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意义十分重大。
现在通用的燃气灶一般由外壳、锅具搁架、打火调节开关、配气管、燃烧器等部件组成,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尚有不足,比如煮饭时,人不能离开,当饭熟水干后,必须由人关闭供气开关,使火熄灭,不能自动地熄灭火焰,所以人们一不留意,饭就会烧煳。更为严重的是,人们有时因各种原因离开厨房,忘记了燃气灶正在煮物,时间一长,汤水被烧干,不但把被煮物烧焦、把锅具烧坏,还会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限温自熄灭燃气灶,克服目前的燃气灶在煮饭或煮其它物品过程中,一旦饭熟水干或汤水烧干时,不能自动地熄灭火焰的不足;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零部件易购且性能稳定可靠,总体造价不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包括配气管、打火调节开关、燃烧器,设有阀门、限温器、限温执行机构,所述阀门装于配气管上,所述限温器设于燃烧器内无火焰区,由弹性支架固定,其感温端朝上贴紧于锅具,所述限温执行机构分别和所述阀门与所述限温器相配合联接。这里所述的阀门是装在打火调节开关的前面还是后面,其功效是一样的,所述阀门只起开启和关闭的作用,点火和调节供气的大小是由打火调节开关完成的,所以在点火前,所述阀门须先开启;燃烧器的无火焰区可设于中心部位;所述限温执行机构与所述阀门、所述限温器相配合联接的目的,是把限温器发出的信号转化为动力传递给阀门,使阀门关闭。
所述的阀门为球阀,并在阀芯轴外端设有开关手柄。这种阀门的阀芯轴和阀芯连成一体,是靠改变阀芯的角度实现阀门的开关。这种阀门系快开式阀门,阻力小、流量大。所述的限温器为磁钢限温器。这种限温器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动作可靠,耐用性也好,一般它的动作温度设为101℃~105℃。所述的限温执行机构为一曲杆,它的一端和所述阀门的开关柄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磁钢限温器的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曲杆的作用是把限温器传动杆的力传递给阀门的开关柄,使阀门关闭。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把磁钢限温器稍作改变,即采用所述限温器为分体式磁钢限温器,其感温磁钢固定于锅具的底部,并在所述感温磁钢的周围设有挡火避温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方便,在煮饭等操作时,人可以离开做别的事情,既省心又省事。
2、节能,由于本发明用的是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比用电要节约能源。
3、安全,避免了在煮东西时,因水烧干而引起火灾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限温器为磁钢限温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限温器为分体式磁钢限温器时的分体式磁钢限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阀门、限温器、曲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中,磁钢限温器2由弹性支架10固定设置于燃烧器4的中央,它的感温端朝上贴紧于锅具1的底外面;开关手柄7转于阀门9的芯轴上并和曲杆6连接,曲杆6的另一端和磁钢限温器2的传动杆3转动连接;配气管8通过阀门9,再通过打火调节开关5再供给燃烧器4燃气。
图2中,感温磁钢11固定贴紧于锅具1的底外面,它的四周围设有同样固定在锅具1的底外面的挡火避温圈13,而永久磁钢12固定于转动杆3上端的浮动盘上,耐温弹簧14一端抵在外壳端面的凸圈上,另一端抵于传动杆3上端的浮动盘上,永久磁钢12的外壳由弹性支架10固定。
图3中曲杆6的一端和磁钢限温器2的传动杆3转动连接,另一端和装于阀门9的芯轴上的开关手柄7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3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