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包铝漆包线与铜线的焊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3624.5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季福生;李文忠;朱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主分类号: | B23K1/08 | 分类号: | B23K1/08;B23K1/20;B23K35/26;B23K3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包铝 漆包线 铜线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的焊接方法,特别是一种铜包铝漆包线与铜线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焊接一般采用含铅的焊料加热熔融来直接焊接搭在一起的两种线材,两种线材的搭配牢固不强,同时由于焊料中铅的存在使得本焊接工艺的污染较大,不利于环保。专利号为0180869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铅焊料的组成及其应用,它是预防于以铜或含有铜的合金作为芯线的绝缘被膜导体的电子零件中的导体进行焊锡时发生的断线事故者。其解决手段是将含有5.3到7.0wt%的铜(Cu),与0.1到0.5wt%以下的镍(Ni),其余者为锡(Sn)的无铅焊锡合金于400℃至480℃的范围内进行熔融,对以铜作为母材的绝缘被膜导体的连接部进行焊锡。它也是一种一种搭接后采用的接单的焊接,而且仅适用于铜线和导电元件的焊接。还有一申请号为03207332.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粘合直焊特厚复合漆包铜绞线,它包括至少两根漆包铜线(单线),单线具有两个绝缘层和一个外涂层。由多根单线经高精度绞合成漆包绞线。该热粘合直焊特厚复合漆包铜绞线具有优良的柔软性、耐折性、耐电压性、漆膜连续性、高热冲性,漆膜不易破裂,且磁场分布均匀、集肤效应小,传输特性好。高频电压承载能力强,抗电晕能力强。还具有润滑、耐磨,直焊等特性,便于线圈绕组的绕制,应用于彩色显示器(管)偏转线圈,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频调速、耐热、耐寒等特殊电机、国防工业、电器绕组,无须浸漆粘合,无须去漆即可直焊,简化制造工艺,且无浸漆环境污染。但上述方案比较适合于铜线与铜线的热粘合,不适合与不同金属线头间的连接。专利号为9623827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导线包覆领域用的生产铜包铝线的包覆焊接装置,包括工作台、减速机构、包覆焊接机构、惰性气体保护机构,特征是,在工作台上沿进料口到出坯口的中心连线上设计有数对多级垂直成型滚轮和水平成型滚轮,它们呈相间分布,其型面的曲率半径逐级减小。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自动焊接。其优点是:铜包覆层无毛边,生产速度快,铜和铝无氧化,两者结合良好,费用低,无污染。但它主要涉及一种机械结构,没有公开具体的工艺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缠绕后焊接的连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连接不够牢固、焊接后容易氧化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铜包铝漆包线与铜线的焊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焊锡熔化至280~350℃;
B、将铜包铝漆包线的引出线缠绕铜线,所述的缠绕为螺旋缠绕;
C、将缠绕部分在松香的酒精溶剂里浸渍,然后将缠绕部分在焊锡中浸渍0.5~1.5秒,再将缠绕部分在松香的酒精溶剂里浸渍,将在溶剂中浸渍后的缠绕部分再在焊锡中浸渍1.5~2秒。
铜包铝漆包线与铜线的焊接工艺,由于铜包铝线材的特殊性,在焊接的过程中,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相当关键。由于在特定的温度熔化焊锡,能使得本发明的焊料和被焊部位的融合更加完全,同时不至于使得本发明的缠绕部分在焊接后产生脆化。
作为优选,B步骤中的引出线螺旋缠绕铜线的螺距为1~1.5mm。所述的螺距是相邻两根缠绕在铜线上的引出线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的A步骤中的焊锡熔化至280~300℃。焊接温度是影响本发明所述工艺的关键因素之一,焊接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焊接处在焊接的同时被氧化,较容易脆裂;焊接温度过低许多气体难以排除,这样容易造成虚焊,同时由于形成较多的气孔使得焊接处的接触电阻较大。选择焊接温度在280~350℃,焊锡的粘度和焊接效果达到一种平衡。这时焊接达到较好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缠绕为缠绕4~5圈。缠上4~5圈后,基本实现了连接导通的功能,如果再缠绕多了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工序的复杂。
因此,本发明具有焊接牢固、电阻性能稳定、不易氧化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3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发光仪瞬稳静态进样机构
- 下一篇:用大容量U盘代替计算机硬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