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燃烧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1754.3 | 申请日: | 2006-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阳 |
主分类号: | F02K7/10 | 分类号: | F02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燃烧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燃烧发动机。
背景内容
目前,已知的内燃机结构复杂、噪声大、对燃油要求高,功率高的发动机 要求的体积大、重量重;已知的喷气发动机中有的要求较高的工艺(如涡轮发 动机)并对轮前温度有一定限制,有的结构简单但要求有较高运动速度时才能 正常工作(如冲压发动机),并且喷气发动机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尾气的温度 上;并且现有的发动机的效率很少有超过30%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重轻、噪声小、对燃料要求低、 环保、高效率、高功率的旋转燃烧发动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旋转燃烧发动机,特征是由燃烧推动单元、 旋转支持单元、支撑辅助单元和燃料供给单元组成。燃烧推动单元的燃烧筒结 构类同各种类型的喷气发动机中的一种,当燃烧是液体时先由外力推动旋转支 持单元旋转,燃料供给单元供给燃烧推动单元中燃烧筒燃料,并同时由点火装 置对燃烧筒的燃烧室点火(当燃烧是气体时也可由燃料供给单元直接供给燃烧 推动单元中燃烧筒燃料,并同时由点火装置对燃烧筒的燃烧室点火),使燃烧 筒燃烧燃料并由尾喷管产生向后高温高速燃气从而推动旋转支持单元做反向 的高速旋转,尾喷管产生的高温高速燃气喷向支撑辅助单元中助力筒的内壁, 能大大地增加旋转支持单元的旋转速度;由旋转支持单元中的叶片作高速旋转 产生推力,也可由支撑辅助单元中的传动轮向外输送动力。
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噪声小、对燃料要求低、环保、高 效率、高功率的旋转燃烧发动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旋转燃烧发动机,由燃烧推动单元、旋转支持单元、支撑辅助单元和燃料 供给单元组成;其中燃烧推动单元由燃烧筒2构成,其结构类同各种类型的喷 气发动机中的一种,燃烧筒2的尾喷管是与助力筒1相近的弧形;旋转支持单 元由旋转架6、旋转主轴4、传动轮3、轴承5组成,旋转架6的周边连接有燃 烧筒2,旋转架6的中心与旋转主轴4相连,旋转主轴4上连接有传动轮3, 旋转主轴4由轴承5与机座8相连接;支撑辅助单元由机座8和助力筒1组成, 机座8上有轴承5与旋转主轴4连接,机座8上固定有助力筒1,助力筒1套 在旋转架6与燃烧筒2的周边;燃料供给单元由液体燃料储存筒9和液体燃料 输送管7组成,液体燃料输送管7一端与液体燃料储存筒9相连,液体燃料输 送管7的另一端与燃烧筒2相连。
工作时由外力推动旋转架6旋转,空气由燃烧筒2的进气道进入燃烧室, 与此同时液体燃料输送管7将液体燃料由液体燃料储存筒9输入到燃烧筒2的 燃烧室内,点火装置对燃烧筒2的燃烧室内的液体燃料点火,高温高速的燃气 从燃烧筒2的尾喷管喷出并喷向助力筒1的内壁,反冲力使旋转架6高速旋转, 带动旋转主轴4上的齿轮3做高速旋转运动,齿轮3向外输送动能。
实施例2:
旋转燃烧发动机,由燃烧推动单元、旋转支持单元、支撑辅助单元和燃料 供给单元组成;其中燃烧推动单元由燃烧筒2构成,其结构类同各种类型的喷 气发动机中的一种,燃烧筒2的尾喷管是与助力筒1相近的弧形;旋转支持单 元由六块呈均匀间隔分布的旋转叶片10、轴承5组成,间隔的三块旋转叶片 10的叶尾连接有燃烧筒2,旋转叶片10的中心与轴承5相连,轴承5与支架 11相连接;支撑辅助单元由助力筒1和支架11组成,助力筒1内套有支架11, 支架11固定在助力筒1上,支架11上有轴承4与旋转叶片10连接,燃烧筒2 通过旋转叶片10置于助力筒1内;燃料供给单元由气体燃料储存筒9和气体 燃料输送管7组成,气体燃料输送管7一端与气体燃料储存筒9相连,气体燃 料输送管7的另一端与燃烧筒2相连。
工作时气体燃料输送管7将气体燃料由气体燃料储存筒9输入到燃烧筒2 的燃烧室内,点火装置对燃烧筒2的燃烧室内的气体燃料点火,高温高速的燃 气从燃烧筒2的尾喷管喷出并喷向助力筒1的内壁,反冲力使旋转叶片10高 速旋转,旋转叶片10的高速旋转产生向后的高速空气流,从而对安装本发明 的装置产生推力。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阳,未经李晓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1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曲面激光淬火时光斑位姿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