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轴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62353.X | 申请日: | 2006-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正风;阳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6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翻盖手机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翻盖手机中的转轴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转轴是翻盖手机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零件,若没有该零件,翻盖手机就不能实现正常的翻转,对于转轴的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手机在翻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异响,时间一长会造成机壳表面出现裂纹,这样就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功能和外观。由于手机属于比较高档的消费产品,所以对它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测试,对于转轴的测试则更是重点,又由于外观能够直接刺激消费者的印象,若在转轴这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外观的话,那么该产品就不会有好的市场前景,甚至还未上市就夭折了。
现有的翻盖手机中,手机胶壳在固定转轴时一般是直接在胶壳上做出与转轴尺寸相适应的孔,并且保证均匀的壁厚(为防止表面收缩)和必要的强度。但是,对于外形尺寸有要求的就不能仅直接做出转轴孔,原因是在能够固定转轴的条件下要保证均匀的壁厚和必要的强度不容易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从结构上再作一些变化来达到所需要求,一般都是通过局部的减胶料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手机的胶壳的平均壁厚为1.5mm~2.5mm之间,但是手机固定转轴部分的结构的壁厚为2.5mm,这时如果通过局部减料,则会使该固定结构的部分壁厚超出平均壁厚1mm,从而该胶壳在注塑成型时表面会产生收缩而影响手机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有效防止表面收缩、又能保证强度的转轴固定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转轴固定结构包括主机壳、翻盖壳及转轴,该主机壳具有第一、第二安装座,该翻盖壳具有配合座,该配合座装入第一、第二安装座之间,该第一安装座面向配合座的表面设有第一转轴孔,该配合座面向第一安装座的表面设有第二转轴孔,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第二转轴孔间隙配合,该配合座的表面还设有同圆周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减料槽,相邻减料槽在该圆周上被筋骨分开,各减料槽在径向上与第二转轴孔被隔壁分隔开,该隔壁上设有径向贯穿的开槽,该开槽连通减料槽和第二转轴孔。
所述的各减料槽与第二转轴孔同心。
所述的转轴具有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一配合段及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配合段,该第一、第二配合段分别与第一、第二转轴孔间隙配合。
所述的开槽和对应的减料槽关于同一个平面对称。
所述的第二安装座面向配合座的表面设有第一转轴套孔,该配合座面向该第二安装座的表面设有第二转轴套孔,该第一转轴套孔固套一转轴套,该第二转轴套孔与该转轴套间隙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同圆周均匀分布的减料槽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翻盖壳在注塑过程中产生表面收缩;通过筋骨的设置,可以保证翻盖壳有一定的强度,特别是在手机翻转时不会破裂;通过开槽的设置,可以保证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前提下该翻盖壳在注塑过程中不至于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转轴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翻盖壳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翻盖壳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P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主机壳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主机壳的主视图。
图7是图5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图8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的转轴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转轴固定结构包括主机壳1、翻盖壳2及转轴3,该翻盖壳2通过该转轴3可转动安装在该主机壳1上。
该主机壳1包括主机壳本体11及自该本体11表面凸伸设置的第一、第二安装座12、13,在该转轴3的轴线方向上,该第一、第二安装座12、13间隔设置,该第一安装座12面向第二安装座13的表面凹设有第一转轴孔14,该第二安装座13面向第一安装座12的表面凹设有第一转轴套孔15,该第一转轴孔14、第一转轴套孔15与转轴3同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2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输电线路地线巡检机器人
- 下一篇:供配电智能化仿真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