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驱测试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2608.2 | 申请日: | 200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廖善明;甘小林;何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0 | 分类号: | G11B33/00;G11B7/00;G06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驱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驱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线上组装完成的光驱在出厂之前需要经过各个功能测试,比如托盘开启关闭、光盘驱动、数据资料读取及各项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指示灯显示等,在确认该光驱的各项功能正常后才可以包装出厂。
其中对于托盘开启关闭的测试,通常采用气缸推动托盘使得光驱吸入托盘中的光盘。由于气缸的频繁重复运动,可能导致在长时间测试过程中不能保证托盘被推到光驱可自动吸入光盘的位置,但是,即使气缸没有将托盘推到光驱可自动吸入光盘的位置,气缸仍然继续工作。由于上述原因,通常需要配备相关的测试人员监督气缸的工作状况,检查托盘是否被推到光驱可自动吸入光盘的位置。因此,这样的测试处于半自动化状态。在这种测试方式中,气缸的不正常状况以及测试人员的失误经常影响托盘开启关闭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另外,由于需要配备相关的测试人员,从而使得测试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光驱测试系统,能自动判断托盘是否被推到光驱可自动吸入光盘的位置,并且降低人力成本。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光驱测试方法,能自动判断托盘是否被推到光驱可自动吸入光盘的位置,并且降低人力成本。
一种光驱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及推动装置,所述的计算机连接光驱,所述的推动装置用于当光驱的托盘处于弹出状态时推动托盘到该光驱可自动吸入托盘中的光盘的位置,所述计算机包括光驱测试装置用于侦测及记录光驱识别到光盘的次数以及在光驱每一次识别到光盘后控制该光驱弹出托盘。
一种光驱测试方法,包括:连接光驱到计算机,并运行光驱测试装置;当光驱的托盘处于弹出状态时,推动装置推动托盘到该光驱可自动吸入托盘中的光盘的位置;及光驱测试装置在光驱识别到光盘后做一次记录,并控制光驱弹出托盘。
一种光驱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及推动装置,所述的计算机连接光驱,所述的推动装置用于当光驱的托盘处于弹出状态时推动托盘到该光驱可自动吸入托盘中的光盘的位置,所述计算机包括光驱测试装置。该光驱测试装置包括侦测模块、弹出模块以及记录模块。其中,侦测模块用于实时侦测光驱的读盘状况并判断光驱是否已经识别到光盘;弹出模块用于在侦测模块侦测到光驱已经识别到光盘之后发出指令给计算机控制光驱弹出托盘;及记录模块用于在侦测模块每一次侦测到光驱已经识别到光盘之后做一次记录。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光驱测试系统及方法,可以自动判断托盘是否被推到光驱可自动吸入光盘的位置,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而且,由于实现了自动化测试,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驱测试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图。
图2是图1中光驱测试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光驱测试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光驱测试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图。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主要包括计算机10、光驱12以及作为推动装置的气缸14。其中,光驱12主要包括托盘120和光学读取头(未示出)。在测试光驱12之前,可以在托盘120中放置一片光盘122。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测试平台16,所述的计算机10和作为推动装置的气缸14均被固定在该测试平台16上。计算机10安装有光驱测试装置20可用于测试该光驱12的托盘120弹出与吸入的寿命。
其中,光驱12安装在计算机10的光驱接口上。气缸14与计算机10的相对位置应该满足如下要求:当光驱12的托盘120处于弹出状态时,气缸14刚好能够推动托盘120到光驱12可自动吸入托盘120中的光盘122。因此,应该在将气缸14与计算机10固定到测试平台16上之前调整好气缸14与计算机10的相对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机械活塞式推动装置代替气缸14作为推动装置用来推动托盘120到光驱12可自动吸入托盘120中的光盘122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2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