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3454.9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5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佘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4 | 分类号: | H04L12/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看板 文件 中继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件传输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文件中继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看板系统是采用光电显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针对显示屏使用环境而专门设计的信息显示系统。电子看板,又名多媒体传播平台,以数字多媒体影音替代传统平面文书公告与海报,可单机作业,或透过局域网络由数据库服务器传递信息到每个电子布告栏。
传统的电子看板一般是通过服务器传输不同的文件至客户端,客户端再传递信息至多个显示器或者上述电子布告栏。
然而,传统的电子看板的文件传输机制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单一的从服务器端传输文件到客户端,如果网络不够稳定或者文件本身的内容太大,将直接影响到传输的速度,导致文件无法按时传送至客户端;二、如果服务器本身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使用,那么无法将需要的文件传输至客户端;三、如果同时多个客户端需要的文件都放在服务器,将对服务器本身的磁盘产生压力,造成文件传输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系统,可以于电子看板文件传输过程中,实现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提高传输速度及传输的稳定性。
鉴于以上内容,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方法,可以于电子看板文件传输过程中,实现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提高传输速度及传输的稳定性。
一种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系统,其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客户端计算机、排程服务器、存储型中继服务器及格式化中继服务器。所述排程服务器包括:排程生成模块,用于当客户端计算机请求下载电子看板文件时,生成下载排程;排程查询模块,用于根据下载排程查询客户端计算机请求下载的电子看板文件是否存在于存储型中继服务器,及当请求下载的电子看板文件存在于存储型中继服务器时,根据下载排程查询存储型中继服务器是否需要备份;中继服务器备份模块,用于当排程查询模块查询到存储型中继服务器需要备份时,备份请求下载的电子看板文件至格式化中继服务器;及传输模块,用于根据下载排程,当存储型中继服务器不需要备份时,将查询到的电子看板文件从存储型中继服务器传输至客户端计算机;当存储型服务器需要备份时,则当中继服务器备份模块备份请求下载的电子看板文件至格式化中继服务器后,将查询到的电子看板文件从格式化中继服务器传输至客户端计算机。
一种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方法,该包括以下步骤:当客户端计算机请求下载电子看板文件时,生成下载排程;根据下载排程查询客户端计算机请求下载的电子看板文件是否存在于存储型中继服务器;若存在,则根据下载排程查询存储型中继服务器是否需要备份;当存储型中继服务器不需要备份时,将查询到的电子看板文件从存储型中继服务器传输至客户端计算机;及当存储型服务器需要备份时,则当备份请求下载的电子看板文件至格式化中继服务器后,将查询到的电子看板文件从格式化中继服务器传输至客户端计算机。
相较现有技术,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系统及方法,可于电子看板文件传输过程中,实现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提高传输速度及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电子看板文件中继传输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该系统包括:多个客户端计算机10、一个排程服务器20及多个存储型中继服务器31及多个格式化中继服务器32。所述客户端计算机10通过网络1连接至所述排程服务器20、所述存储型中继服务器31及所述格式化中继服务器32。且所述存储型中继服务器31及所述格式化中继服务器32通过网络1相互连接并连接至所述排程服务器20。
客户端计算机10可以是IBM架构的个人电脑(PC)、笔记本电脑,还可以是Apple架构的MAC PC。用于将多种电子看板文件于不同的显示器或者电子布告栏播放。该电子看板文件一般包括:电影文件、音乐文件、动画文件、新闻文件等,分开存放于所述多个中继服务器30。
所述的网络1可以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也可以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或其它类型的通讯网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34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