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4509.8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防盗 丢失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射频数据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手机)是用户目前经常使用的日常通信工具,移动终端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用户对其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现在的移动终端除了满足通信功能之外,人们还在手机中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如通信簿、客户名单、工作日志等等信息。
随着手机的应用的普及化和功能的多样化,手机的遗失或者被盗带给用户的就不仅仅是金钱损失那样简单,其中存储的信息的丢失往往是令用户更为头痛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相关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手机丢失或者被盗的问题,现在大多数的防盗(防丢失)方式仅是在手机被盗后,通过短信、电话、密码或者指纹等一系列手段使盗窃者不能正常使用手机,在长期积累后不偷手机来实现防盗目的,此类方法并不一定能帮助用户找回失窃的手机,也不能替用户挽回损失;并且,盗窃者可以轻易的破解现有的防盗方案,例如将其完全关机或干脆取卸掉电池,该手机就功能尽失,那些偷发短信告知失主的功能都将是形同虚设;而用户设置的密码也很容易通过刷新软件的方式使其失效,然后重新启用手机。
因此,需要一种方案,使得手机在被盗或者丢失的同时能够发出报警声,引起用户的注意,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手机被盗或者丢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的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防盗防丢失卡,用来接收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单元发送的射频信号后向其发送数据信号;
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防盗防丢失单元,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单元用来向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卡发射射频信号,并在接收不到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卡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用来发出报警提示声。
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单元具体包括:
通信模块,用来发射所述的射频信号并接收所述防盗防丢失卡发送的数据信号;
密码管理模块,与所述的通信模块相连,当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卡在所述的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之外,密码管理模块接收不到所述的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信号时,用来向防盗控制模块发送防盗防丢失信息;
防盗控制模块,与所述的通信模块、密码管理模块和报警模块相连,用来根据所述的密码管理模块发送的防盗防丢失信息指示报警模块启动;
报警模块,用来根据防盗控制模块的指令发出所述的报警提示声。
所述的射频信号为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当所述的移动终端被关机或者卸掉电池时,所述的密码管理模块还用来将输入的防盗密码与用户预设的防盗密码比较,如果两种不一致,则向所述的所述的防盗控制模块发送防盗防丢失信息,所述的防盗控制模块还用来指示所述的报警模块启动。
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单元还包括备用电池,当所述的移动终端被卸掉电池时,用来向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单元供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单元发射射频信号;
b、当防盗防丢失卡在所述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之外时,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卡接收不到所述的射频信号,无法向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单元发送数据信号,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单元接收不到数据信号,则发出报警提示声。
其中步骤a之前还包括:
a0、用户在所述的移动终端和防盗防丢失卡中设置所述的防盗密码。
其中步骤b还包括:
当防盗防丢失卡在所述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之内时,所述的防盗防丢失卡接收所述的射频信号后,向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单元发送数据信号,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防丢失单元接收所述的数据信号后解析出防盗密码,与用户预先设定的防盗密码比较,两者一致,不发送报警提示声。
所述的数据信号为包含防盗密码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4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