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拉窗密码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8819.7 | 申请日: | 200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潘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肖林 |
主分类号: | E05B65/08 | 分类号: | E05B65/08;E05B3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拉 密码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体地说是一种推拉窗密码锁。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现有的门窗大多采用弹簧插销锁、挂钩锁、弹簧拉勾锁、弹簧勾碰锁等。这些锁结构各有特点,但功能和使用效果基本相同,实际上是只起到插销锁的作用,很容易被打开,不能有效的防盗。而另加配带钥匙的安全锁,使用上又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安全性高,适合各种规格推拉窗使用的推拉窗密码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拉窗密码锁,其包括锁盒和锁栓,其特征在于:锁盒内设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码转盘构成的数码器,每个数码转盘上均设有凹槽,锁盒内还设有控制闸板,其上部设有与数码转盘凹槽对应的插片,中间设有锁栓启闭闸孔,下部设有与锁盒底座相连的拉簧,控制闸板侧壁还设有把手,把手从锁盒侧孔伸出,锁栓上设有闸孔挡板和复位弹簧。
本发明贯穿于锁盒内的锁栓,外端设有按钮,里端穿过锁盒的后盖里孔与固定窗或窗框上的定位锁槽配合锁定。
本发明所述控制闸板的启闭闸孔下部为圆孔,上部为与圆孔相连通的窄条孔。
本发明由于采用数码转盘与控制闸板配合,进而由控制闸板控制锁栓的开启,只有当所述多个数码转盘均旋转到特定位置时,控制闸板才能抬起,锁栓也才能沿控制闸板的启闭闸孔外移,从固定窗或窗框上的定位锁槽中抽出。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构造简单,开启、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安全性高,适合各种规格推拉窗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示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控制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盒,2.数码转盘,3.控制闸板,3-1.插片,3-2.闸孔,3-3.拉簧,3-4.把手,4.锁栓,4-1.挡板,4-2.复位弹簧,4-3.环形凹槽,5.连接侧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一种推拉窗密码锁,其包括锁盒1和锁栓4,锁盒1右侧设有连接侧盖板5,其用来安装固定在推拉窗的左侧窗框上,贯穿于锁盒1内的锁栓4穿过锁盒的里外孔,外端设有按钮,里端穿过锁盒的里孔与固定窗或窗框上的定位锁槽配合锁定。
本发明的特点是:锁盒1内设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码转盘2构成的数码器,每个数码转盘2上均设有凹槽。数码转盘2组成的数码器用来和下面的控制闸板的插片配合,控制的控制闸板的抬起和落下,也就是控制控制闸板开启位置。数码转盘2组成的数码器其具体组成、结构和连接关系属于已有技术,这里不再详述。锁盒1内还设有控制闸板3,其上部设有与数码转盘凹槽对应的插片3-1,中间设有锁栓启闭闸孔3-2,下部设有与锁盒底座相连的拉簧3-3,控制闸板侧壁还设有把手3-4,把手从锁盒侧孔伸出。当所述多个数码转盘2均旋转到特定位置时,插片3-1进入数码转盘2上设有的凹槽,控制闸板3才能通过把手3-4抬起。
本发明所述锁栓4上设有闸孔挡板4-1、复位弹簧4-2。闸孔挡板4-1的直径大于控制闸板3的启闭闸孔的孔径,保证开启后的锁栓4不会脱出。复位弹簧4-2套装在闸孔挡板4-1与锁盒1里侧底板之间的锁栓4上,起开启复位作用。
本发明所述控制闸板3启闭闸孔下部为圆孔,上部为与圆孔相连通的窄条孔。本发明所述锁栓4的直径小于控制闸板3启闭闸孔下部的圆孔,而大于控制闸板3启闭闸孔上部的窄条孔宽度,锁栓4可以穿过该圆孔。所述锁栓4上还设有环形凹槽4-3,其所在位置的锁栓直径小于控制闸板3启闭闸孔上部的窄条孔宽度,这样整个锁栓4可以通过环形凹槽4-3卡合在控制闸板3启闭闸孔上部的窄条孔中,不能随意移动。使用时,室内知道开锁密码的人可以方便地打开推拉窗,而窗外的不法者由于不知道开锁密码,因此难以打开推拉窗。
本发明采用数码转盘2与控制闸板3配合,进而由控制闸板3控制锁栓4的开启,只有当所述多个数码转盘均旋转到特定位置时,控制闸板3才能抬起,锁栓4也才能沿控制闸板的启闭闸孔外移,从固定窗或窗框上的定位锁槽中抽出。本发明构造简单,开启、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安全性高,适合各种规格推拉窗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肖林,未经潘肖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8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机械热流式传感器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网络传播的数码动漫真人秀照片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