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决丝光工序中面料产生色差的钢筘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69784.9 | 申请日: | 2006-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祥;赵海涛;李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H13/16 | 分类号: | D02H13/16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红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丝光 工序 面料 产生 色差 钢筘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丝光工序中面料产生色差的钢筘,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厂在织造前准备工序中,要对经纱按照织物组织要求进行穿筘,传统的钢筘中筘片均等距离固定,坯布的密度差异在控制范围内,无色差等质量问题。但面料在后整理丝光工序加工中,由于浓碱的收缩作用强烈,且面料纬向所受张力主要集中在面料布边位置,所以造成面料的中间和边部位置密度相差较大,使得布面与布边的颜色存在严重色差,影响布面的外观质量,存在着重大质量隐患,控制不当会造成次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坯布布边与布身的密度及松紧度达到一定比例、防止坯布出现色差、提高坯布外观质量的解决丝光工序中面料产生色差的钢筘。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梁、下梁、端梁、由细钢丝绕成的定位弹簧和两端分别固装在上梁、下梁上的许多根筘片,其中端梁固定在上梁、下梁的两端,与上梁、下梁构成固定框架,定位弹簧靠近上梁、下梁相向的内侧,其每一圈嵌入相邻的两个筘片之间,筘片的两端对应插在上梁、下梁相向的凹槽内并与上梁、下梁经胶粘接固定,靠近端梁的多根直齿筘片构成筘边,其特征在于:与筘边相邻的5-15厘米宽度的筘片密度为其它筘片密度的1-3倍,但不包括1倍。
所述的解决丝光工序中面料产生色差的钢筘,与筘边相邻的筘片为直齿筘片或者为异型齿筘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距筘边5-15厘米宽度的筘片密度大于其它筘片密度,可在织造车间提前控制好坯布的密度、松紧度,保证坯布布边与布身的密度、松紧度达到一定比例,改变了传统的钢筘中筘片等距离的固定模式,在后整理丝光工序时,有效的克服了由于面料纬向所受张力主要集中在面料布边位置、造成面料的中间和边部位置密度相差较大、同色品种在布面不同部位造成严重色差的问题,提高了坯布质量,为后整理加工提供优质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2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上梁 2、下梁 3、端梁 4、定位弹簧 5、筘片 6、筘边 7、凹槽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1中:筘片5采用直齿筘片,两端梁3固定在上梁1和下梁2的两端,与上梁1、下梁2构成固定框架,两定位弹簧4对应靠近上梁1、下梁2的相向内侧,若干筘片5位于两端梁3中间,其两端对应插在上梁1、下梁2相向的凹槽7内,定位弹簧4的每一圈嵌入相邻的两个筘片5之间,筘片5与定位弹簧4及上梁1或下梁2经胶粘接固定,靠近端梁3的多根直齿筘片5构成筘边6,与筘边6相邻的10厘米宽度的筘片5密度为61齿/Inch,位于密度为61齿/Inch筘片5中间的筘片5密度为48.5齿/Inch。
图3-4所示的实施例2基本同实施例1,只是除构成筘边6的筘片5为直齿筘片外,其它筘片5均为异型齿筘片。并且除筘边6外,与筘边6相邻的10厘米宽度的筘片5密度为61齿/Inch,位于密度为61齿/Inch筘片5中间的筘片5密度为48.5齿/Inc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97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燃机连续可变正时相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站到核心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