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3561.X | 申请日: | 200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刚;王政雄;江金俊;杨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昌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4 | 分类号: | H01F27/34;H01F27/2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双;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高压 变压器 | ||
1、一种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适用于多灯管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线架,在线架内端设有容置空间,且该线架表面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区间以及一第二区间;
第一绕组,对应旋绕于上述线架的第一区间;
第二绕组,对应旋绕于上述线架的第二区间;
至少一第一磁性单元,设于上述线架的容置空间内;
第二磁性单元,覆盖上述线架侧端,该第二磁性单元底端适当位置延伸有横隔梁分隔上述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通过第二磁性单元所延伸的横隔梁,使第一磁性单元受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影响所分别产生的低压磁通路及交变的高压磁通路完全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为连通管状体,内部形成容置空间,该线架两端分别延伸多个电气接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单元为长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沿表面设有多个区间,并间隔布设多个挡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表面沿该第一区间至该第二区间,间隔布设有多个挡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单元架置于该多个挡墙上,且该横隔梁设于特定挡墙的邻侧,界定该第一区间至该第二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单元架置于该多个挡墙上,且该横隔梁插掣于该任意两个相邻挡墙间所形成的槽状空间,界定该第一区间至该第二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单元的横隔梁插掣于该特定二相邻挡墙间所形成的槽状空间,界定该第一区间至该第二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单元的横隔梁与该特定两相邻挡墙间为紧密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特定两相邻挡墙间所形成的槽状空间间隔大于横隔梁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单元呈一平面状遮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单元为一板体,在该板体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延伸一侧板,该横隔梁从该板体底端适当位置向下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两个侧板分别对应卡设该线架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外端。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绕组对应旋绕于位于第一区间的各挡墙间所形成槽状空间,形成初级绕线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绕组对应旋绕于位于第二区间的各挡墙间所形成槽状空间,形成次级绕线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两个以上相邻设置的线架,该线架内端均设有容置空间,且该线架表面至少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区间以及一第二区间;
两个以上第一绕组,分别对应旋绕于上述一线架的第一区间;
两个以上第二绕组,分别对应旋绕于上述一线架的第二区间;
至少一第一磁性单元,设于上述各线架的容置空间内;
该第二磁性单元,跨置上述各线架侧端,该第二磁性单元底端适当位置延伸有一横隔梁分隔上述各线架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
通过第二磁性单元所延伸的横隔梁,使第一磁性单元受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影响所分别产生的低压磁通路、及交变的高压磁通路完全分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侧端设有至少一组联结件,该任一线架通过侧端的联结件,与相邻线架的联结件对应,使线架间相互组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漏感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架侧端设有两组联结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昌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昌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35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