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0610076025.5 | 申请日: | 2006-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4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乔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00 | 分类号: | G06Q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松 |
地址: | 518044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支付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发展,在线支付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线支付是通过第三方(如:网上购物业务平台)提供的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接口进行扣费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指定银行帐户中的资金直接转帐到业务帐户中或卖方帐户中,而无须用户到银行柜台办理现金转帐。
但是,对于网上购物的用户来说,用户每进行一笔交易都必须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接口登录到银行服务器,并输入银行帐户卡号及相应的密码;之后,第三方通过数字签名方式,将用户输入的银行帐户卡号及相应的密码进行不对称加密(如:RSA)或摘要加密(如:MD5,SHA1),保证该银行帐户卡号及相应的密码的保密性;最后,第三方通过互联网将加密后的信息传送到银行服务器,银行服务器对加密后的信息验证成功后,完成本次交易的资金转帐。显然,基于现有的在线支付方式,用户进行每笔交易都必须输入一次银行帐户卡号及相应的密码,不仅增加了重复操作,而且也增大了银行帐户信息被盗的风险。
对于预付费(如:网络游戏的充值点卡)的用户来说,在进行相关业务的过程中,用户通常不会关注剩余的预付费。若用户每次的预付费较少,不但会频繁出现预付费耗尽而中断相关业务的情况,而且频繁充值也给用户增加了麻烦,同时增大了银行帐户信息被盗的风险;若用户每次的预付费较多,则会暂押用户的资金。
综上所述,目前用户每进行一笔交易都必须输入一次银行帐户信息,并且无法实现自动续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支付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目前用户在线支付时,每进行一笔交易都必须输入一次银行帐户信息,并且无法实现自动续费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包括:
A、将用户的业务帐户与该用户的银行帐户关联;
B、在该用户使用所述业务帐户消费时,根据该用户预设的扣费条件,自动从关联的银行帐户中扣费。
进一步,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完成所述用户的业务帐户与银行帐户的关联。
所述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A1、用户通过业务帐户向选定的银行服务器发送签约请求;A2、用户在银行服务器提供的签约界面中填写银行帐户的数字签名;A3、银行服务器对该数字签名验证成功后,保存所述数字签名和签约凭证,并向用户下发,以完成用户的签约。
所述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B1、用户预先为其定购的业务逐一设置扣费条件;B2、当该用户使用所述业务帐户消费且满足扣费条件时,系统触发自动扣费操作;B3、系统根据所述扣费条件,直接从关联的银行帐户中扣除相应数量的费用;B4、系统为该用户提供相关业务。所述步骤B3中,系统依据所述数字签名或签约凭证从关联的银行帐户中扣费。
用户签约后,可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数字签名或签约凭证的解约请求;银行服务器据此解约。
本发明的一种在线支付的系统,包括:
签约模块,用于引导用户到选定的银行服务器完成签约;
数据库,用于存储银行服务器下发的用户签约信息及业务订购关系;
扣费模块,用于在满足扣费条件时,以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签约信息与所述银行服务器交互,完成扣费。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
扣费条件配置模块,用于存储用户选定的银行服务器,并根据所述数据库中存储的业务订购关系,由用户为各个业务配置扣费条件;
扣费条件判断模块,用于与相关业务系统交互,并判断是否满足所述扣费条件配置模块中相应的扣费条件,当满足扣费条件时,向所述扣费模块发出扣费指令;
扣费成功通知模块,用于在扣费成功后,通知相关业务系统,使其为用户提供相关业务。
所述系统还包括:解约模块,用于在用户要求解约时,引导用户到所述银行服务器完成解约。
所述签约信息包括:数字签名或签约凭证。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将用户的业务帐户与该用户的银行帐户关联,即通过一次数字签名鉴权,将用户的业务帐户与该银行帐户绑定在一起。这样根据用户预设的扣费条件,用户使用所述业务帐户进行消费时,就无须对每笔消费反复输入银行帐户信息,从而减少了用户的操作,而且减少了在互联网上传输银行帐户信息的次数,减小了银行帐户信息被盗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椒采摘装置
- 下一篇:网络状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电场